正文 第15章 自己的主意自己拿(1)(1 / 3)

最有成就的人,就是那些能夠從錯誤中學到經驗的人,因為重要的不是我們是否失敗,而是弄清楚是怎麼失敗的,以後要如何改變自己,以避免重複同樣的失敗;也就是說,失敗不僅為失,也是得。

“我不是不行,而是行”

翻閱名人傳記,不難發現很多大人物也都經曆過一番掙紮和多番嚐試。最有成就的人,就是那些能夠從錯誤中學到經驗的人,因為重要的不是我們是否失敗,而是弄清楚是怎麼失敗的,以後要如何改變自己,以避免重複同樣的失敗;也就是說,失敗不僅為失,也是得。

一般的人,可能很難相信,自我懷疑所能產生的問題很大。相信每個人從生下來以後,心中或多或少都對自己的能力保持某種程度的懷疑。我們都會崇拜一些超級運動員、電影明星,沒法待他們如常人一般。但是根據很多人的經驗,他們的公眾形象與現實有相當大的差距。很多最有錢有勢的人,同時也是最沒有安全感的人。

知道不僅你我對自己能力缺乏信心,其他人也都如此後,這樣便較容易克服“我不行”的心理障礙了。這是第一層意思。

其次,在感覺自我懷疑時,不妨自問“萬一我無法達到目標的話,會發生什麼不良後果?”經仔細檢討後,通常後果並不如預期的那麼嚴重。經常提醒自己誠實而客觀地分析最壞的可能性,對治療自我懷疑的毛病大有幫助,因為在客觀分析下,我們時常會發現自我懷疑其實隻是情緒反應,而非估量現實而獲得的結論。

第三,其實我們周圍的人並非全都帶有善意,而事情也有許多充滿險惡的。生活中不斷有人會告訴我們,我們想做的事辦不到。事實上,曆史上太多大人物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們能辦到別人辦不到的事。美國名舞星弗烈德艾斯泰爾過世的當天,一位影評人在報紙上寫文追悼他,並說他早期“不會演戲,不會唱歌,禿頭,舞也跳得不好。”真令人訝異不已。不過重要的是,弗烈德艾斯泰爾沒有讓周圍人對他的負麵意見影響到他的具體行動——追求夢想並獲得成功。這就是人生。但很多人就沒有像弗烈德艾斯泰爾那樣的堅強毅力,讓周圍的人進入他們的頭腦中,幹擾了他們正常的思考:“或許這些人沒錯;或許我真的不行。”然後,他們便逐漸落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中:別人越說的多,不禁越會產生自我懷疑,而越是自我懷疑,便有越多的人喜歡在身邊搬弄是非。除非我們能夠及早打破、跳出這惡性循環,否則事情會一路走下坡,越變越糟。

此外,克服自我懷疑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給予自己足夠的心理建設,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失敗,而且有失敗得很慘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又得引出自然均衡定律和平均法則。不論事前作了多少準備,思考多久,真正著手做的時候,都難免會犯錯。這是人之常情,也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常態。

翻閱名人傳記,不難發現很多大人物也都經曆過一番掙紮和多番嚐試。最有成就的人,就是那些能夠從錯誤中學到經驗的人,因為重要的不是我們是否失敗,而是弄清楚是怎麼失敗的,以後要如何改變自己,以避免重複同樣的失敗;也就是說,失敗不僅為失,也是得。

實現夢想要求你不斷努力,並發揮出最大的衝勁。加強韌性和衝勁的方法之一,是不斷表達你對夢想的信心。用語言向別人講,同時默默地對自己講,保持一種積極的充滿信心的態度。即使偶生疑惑,也要全神貫注,保持信心。外在的信心會帶來內在的信心。如果你失去對自己夢想的信心,那你的夢想永遠不能成真。

我們可以利用自我意識檢討本身的觀念,以語言為例,它頗能真切反映一個人對環境的態度。

習慣受製於人者,言談中就會流露出推卸責任的個性。例如:

“我就是這樣。”仿佛是說:這輩子注定改不了。

“他使我怒不可遏!”仿佛是說:責任不在我,是外力控製了我的情緒。

“辦不到,我根本沒時間。”又是外力控製了我。

“要是某人的脾氣好一點。”仿佛別人的脾氣好一點,我就不會這樣了。

“我不得不如此。”意味著迫於環境或他人。

有一次有位學生向他的老師柯維請假,因為他想隨網球隊到外地比賽。

柯維問他:“你是自願,還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沒辦法不去。”

“不去會有什麼後果?”

“他們會把我從校隊剔除。”

“你希望有這種結果嗎?”

“不希望。”

“換句話說,你為了想留在校隊所以要請假,可是缺了我的課,後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