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23(2 / 2)

到底還是小西行長有一軍主將的風度,先揮手示意大家鎮定下來,然後站起身,朝著唐衛軒和孫世祿舉起了酒杯,“二位陪同沈大人前來,此行也是十分的辛苦。來,我敬二位一杯!”

唐衛軒和孫世祿自然也是立刻起身舉杯,“謝小西大人!”同時一飲而盡。

氣氛稍稍緩和了下來,見唐衛軒言談舉止似乎也沒有什麼特異之處,方才頗為緊張的眾人終於又稍稍回複了些理智。跌坐在地的那個朝鮮降將也被拉起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盡管大家的手也都從刀柄上漸漸鬆開了,但是目光卻還是一刻不停地集中在唐衛軒的身上。

小西行長又看了眼唐衛軒:“這位壯士,看起來有些眼熟,難道曾來過這平壤城嗎?敢問尊姓大名?”

唐衛軒心想自己已被認出,又聽小西行長這麼問,再搪塞掩飾,反而墜了我大明的國威,索性坦然承認:“在下唐衛軒,兩個月前隨我大明軍隊拜訪過平壤城。臨走之時,曾借長慶門一用。”

見唐衛軒主動提到了長慶門一事,倒是出乎小西行長的意料。不過,看這唐衛軒其貌不揚,實在讓人難以相信此人不僅可以奪下長慶門,還能於長慶門外的重重包圍中突圍而出。

所以,小西行長隻是微微一笑:“敢問那日勇奪長慶門的大明勇士,可是唐將軍?”

“不錯,有在下的一份。”唐衛軒挺胸朗聲道。

小西行長擺出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唐將軍可否告知一下那日長慶門外的戰況?”

看來這小西行長還不相信自己的話,唐衛軒吸了口氣,略一沉思,開口道:“那日我大明遼東遊擊將軍史儒所部,仍餘將士二百五十餘人,騎兵八十、步卒一百七十,近半帶傷。麵對重圍,史將軍背大同江於江畔緩坡列陣,騎兵在先、步卒在後,中舉大明軍旗,慨然衝鋒,高歌不止,直至全軍盡歿,為大明天子盡忠,為大明社稷殉國。忠勇可嘉,實為我大明千萬將士之楷模!”

這下小西行長瞪大了眼睛,實在是不能不信了。

唐衛軒說得如此準確具體、若非親臨現場,怎麼可能連細節都毫無偏誤?忍不住用倭語自言自語道:“難道他那日真的最終突圍而出了?”

這句話話音剛落,一旁的黑甲倭將忍不住拍案而起,用倭語大吼:“絕不可能!那日是屬下親自率隊衝鋒,屬下願用性命擔保,絕無一人漏網!”

小西行長不屑地看了黑甲倭將一眼,心中也在沉思,當日史儒所部背後的大同江水的確暴漲不少,但是如果此人水性極好,也並非沒有逃生的機會。算了,反正走了一兩個明軍也於戰局大勢無關,自己又何必如此在意呢?

見小西行長默不作聲,對自己似乎不屑一顧,黑甲倭將不禁更加怒火中燒。此時此刻,唐衛軒的出現,已經讓當日長慶門外究竟有沒有明軍漏網這個問題變得毫無意義,自己的爭論更是顯得無比蒼白。幹脆……黑甲倭將又大吼一聲,漲紅了臉,來到小西行長的麵前,惡狠狠地瞪了唐衛軒一眼,然後向小西行長要求,自己要與唐衛軒比武,為名譽一決生死!

小西行長吃了一驚,沒想到黑甲倭將會如此衝動。正猶豫間,一旁的唐衛軒,居然也在拱手示意沈惟敬可否接受這次比武,臉上還隱約透出求之不得的笑容。

雖然不懂倭語,但是對方的動作和表情已經明明白白地表達了決鬥的意味,想到那日在百花樓自己許下的誓言,唐衛軒也是一腔熱血湧入頭頂,借此機會不僅可以堂堂正正地為那些喪命於黑甲倭將刀下的同袍們複仇,也可以順帶著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可能破壞“議和”的隱患。豈不是一舉兩得?!所以,唐衛軒也希望借此機會,和黑甲倭將一決雌雄!

見此情景,亭內的眾多倭將也是群情激奮,好啊,這大明武士當日能夠突圍,想必身手一定了得,與我們第一軍團的第一勇士較量一下,一定是精彩非凡!

因此,本就尚武好鬥的倭國眾將也是帶著期待的目光,看向坐在正中的小西行長,希望可以應允這場決鬥。

群情激昂下,一場大明錦衣衛與倭國武士的決鬥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