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的巨響之後,在望客硯山口布防的眾倭軍立刻倒下一片,其餘的也被這震耳欲聾的響聲驚到了,怎麼,難道明軍原來也有鐵炮不成?!
還未待從震驚中緩過神來,前麵已經傳來一陣馬蹄聲。同時,地麵傳來一陣抖動。被明軍的火銃擊傷倒地、剛剛爬起身來的倭將,正想趕緊組織起已經散亂的防禦,一抬頭,數個明軍騎兵已經衝到了自己的麵前,其中一人正高高舉起鐵洞口處還冒著煙的鐵杵“狼牙棒”,劈頭蓋臉地就朝著自己迎麵狠狠砸了下來!
“噗——!”
甚至未待喊出一聲慘叫,這名倭將的腦袋已經被勢大力沉的鐵製三眼火銃直接砸爛,腦漿、鮮血四濺,隻發出一計沉悶的響聲。已失去控製的軀體如同斷了線的木偶一樣,無力地倒了下去。隨即被上千馬蹄踏過,被跺為了肉泥。
其餘的倭軍士卒也沒有幸運多少。本以為明軍之中根本沒有鐵炮、火銃這樣使用火藥發射的武器,再加上那長柄的大鐵杵對用慣了單眼手持鐵炮的倭軍來說太過陌生,誰能想到那怪模怪樣、還加了長柄的大鐵杵也可以像鐵炮一樣發射呢?!可是沒想到,明軍居然出其不意之間,也用那怪異的三眼鐵炮進行了一次齊射,一下子把倭軍打懵了。
而且,剛被迎麵的明軍用三眼鐵炮打了個暈頭轉向,失去了搶先開火的先機,很快,還未待倭軍做好近戰的準備,這些凶悍的明軍騎兵一個加速衝鋒,已經衝進了倭軍的陣中,把那長柄“鐵炮”一個個掄圓了,朝著手忙腳亂、正準備重新列陣的倭軍腦袋上就是一頓猛砸……
布置在望客硯山口處的倭軍陣線立時崩潰,隻餘下幾十個僥幸逃出明軍鐵蹄的倭軍士卒,頭破血流地爬上了兩邊的山丘。雖然被迫讓出了明軍突圍的官道,但好歹也暫時避開了明軍手中那些可怖的大鐵杵。
就這樣,明軍在當先三百名手持三眼火銃的親衛軍開道下,硬生生撕開了倭軍在望客硯倉促組織起的防線,再次衝殺回了來時所經過的那個狹窄的山穀。
但就在三千來人蜂擁衝進這山穀之後,原本可以暫時鬆口氣的明軍,舉目四望後,卻反而再次將心提到了嗓子口——不僅兩側的山上已經隱隱出現了匆匆趕到的倭軍身影,就連對麵的惠陰嶺方向,也已經有上千倭軍氣喘籲籲地在必經的官道上嚴陣以待了。
很明顯,這些倭軍也是拚了老命,趁著明軍匆匆變陣、突圍望客硯的寶貴時間,跑斷了雙腿,才趕早一步,搶在明軍徹底脫離山穀之前,攔在了前麵。
看來,這些倭軍是鐵了心,不惜任何代價,也非要把這三千明軍,或者說,是係戰爭成敗於一身的大明東征軍主帥——李如鬆,置於死地了……
三千明軍鐵騎,望著漫山遍野的倭軍,再看看前麵必須要經過的這片狹窄的山穀,誰也說不出一句話。眾人心裏都清楚,在兩側倭軍的夾擊下,這條狹窄的道路就是一條死亡地帶。就算真的強行衝殺過去,至少也要脫一層皮……
而上萬倭軍居高臨下,也隻是默默地看著山穀裏全副武裝的三千明軍鐵騎,緊張地等待著開戰的時刻。
唐衛軒從側後方看了一下李如鬆的臉色,看李如鬆的意思,似乎也隻有從這一條路突圍而出了。那堅毅的表情中,似乎已經下定了決心: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被數萬倭軍徹底吃掉,也要磕碎對方的一口鋼牙!
一時間,戰場上竟一片寂靜,隻能微微聽得到雙方人馬粗重的喘息聲。既是為了趁著最後的機會恢複些體力,更是在等待著一擊之中就徹底打垮對手的良機……
就這樣,雙方劍拔弩張中,相互凝視,卻似乎還都在等待著什麼。
忽然之間,一道閃電劃過陰鬱的天空!
“轟隆——!”
一聲驚雷響徹整個戰場!既像是明軍大炮的轟鳴,又如同兩軍相交、正式開始廝殺的信號。
神經早已高度緊張的雙方人馬,根本無需兩方的將領下令,幾乎同時,一並怒吼著,直撲向對麵的敵人。
短暫的平靜立刻便被震天的喊殺聲撕得粉碎。轟隆的雷聲尚餘音不絕,竟也被雙方的廝殺聲壓了下去。
雖已臨近正午時分,但天色卻依舊被烏雲遮蔽得嚴嚴實實,一片陰重之色,不僅看不到一絲明媚的太陽,而且在雷聲過後,天空中竟下起了伴著雪花的細雨。
伴隨著山穀中互不相讓、決一生死的相互殺戮,陰沉而又灰暗的天空似乎在用陣陣雷聲來回應著地上的生靈,恍如間,竟如同令人熱血沸騰的擊鼓之聲,在山穀中不停回蕩。而山穀中那經久不息、此起彼伏的喊殺聲似乎也在相互較量著,比拚著究竟哪一方的怒吼可以最終穿透天空中那些厚厚的烏雲,為自己劈出一道血路,衝出一道陽光,照亮一條衝向勝利、榮譽和希望的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