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加藤清正還保持著清醒,感慨了兩句後,立刻又把話題移回了正題:
“如今的局勢,雖然和光海君那小子對敵,我軍依然不落下風,但是,如今我軍既缺少冬裝,也沒有多少糧食。我的想法是,不如暫避其鋒芒,按照宇喜多秀家大人的命令,向南撤退。”
飯田直景、森本一久等人相對看了看,也都點了點頭。為今之計,也隻有如此了。隻是,又一次便宜了光海君那小子,使其成就了光複鹹鏡道的功勞,大家的心裏實在有些不太甘心。
“加藤大人,如今通往開城的官道,隨著宇喜多大人下令全軍退守漢城的命令,恐怕已經被明軍所占據。我軍唯有走沿著東海岸的江原道,返回漢城了。”飯田直景一邊向大家分析著,一邊無不憂慮地提到了一個問題。“不過,通往江原道的官道近幾日早已被大雪積滿,我軍若要一邊清理道路,一邊前進的話,恐怕就必須留一部分人馬負責殿後,拖住光海君和那些義軍,主力方能安然撤退。”
跟著飯田直景的話語,眾倭將也隨即意識到了這個重要的問題。不過,派誰去呢?
忽然之間,無論加藤清正,還是帳內的眾將,都狡黠地笑了起來。大家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同一個最合適的人選。
雖然不太了解第二軍團如今各部的受損情況,但是長穀川秀久三人稍一思考,也基本猜出了擔任這次殿後任務的那個人,恐怕,就是最熟悉鹹鏡道地理情況、且一直“忠心耿耿”的——鞠景仁了……
不過,倭軍即將撤退的決定,經過眾倭將的商討,還是決定先嚴格封鎖消息。表麵上,將宣布全軍即將向西麵的平安道進軍,先正麵擊潰準備率軍攻入鹹鏡道的光海君所部,而後偷襲平壤,作出要切斷明軍後路的姿態。
而這進軍平安道的先鋒,自然是非鞠景仁所部莫屬了。同時,趁著鞠景仁和光海君拚個你死我活的空檔,倭軍第二軍團的主力,正好可以借機向南撤出鹹鏡道,經由東南的江原道,返回漢城。
最後,大概是出於對鞠景仁也不太信任的緣故,飯田直景主動請纓,願意再領500倭軍騎兵,緊跟在鞠景仁所部一千多步兵的後麵,作為第二軍團“西進”的第二梯隊,“助”鞠景仁所部迎戰光海君所率的朝鮮軍隊。
當然,在座的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這種所謂的助戰,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監視。誰敢說,在這緊要關頭,鞠景仁不會再次倒戈一擊呢?就如同當年他在會寧城扣押了兩位朝鮮王子和眾多朝鮮官員,再送給倭軍一樣。
如此,隻要有一向反應機敏的飯田直景緊緊盯住鞠景仁所部的一千多朝鮮降軍,在可以監督其奮力作戰的同時,一旦有變,全部是騎兵的這五百倭軍,也可以隨時撤退,並將消息及時轉達給已經悄悄南撤的第二軍團主力。
在計劃得天衣無縫後,大家散會,各自回去加緊準備。而飯田直景則直接點齊了500騎兵,準備趕往還在北麵為第二軍團望風的鞠景仁所部駐地。
長穀川秀久等人既已完成了使命,自然也各歸其位,準備率領著各家的人馬,隨著加藤清正的主力撤退。包括黑田家的那三十名武士,因為已經無法再原路經由開城返回,也隻好跟著第二軍團一並撤退。
解散後的鬆倉勝正,先是去看望了自己的兄長——鬆倉重正,鬆倉重正此時雖然已經傷愈,但是當初在兀良哈之戰中,被女真人咬掉的鼻子卻再也長不出來了。隻能陰沉沉地每天帶著麵具,而且麵部依然還是怕風,真的是吃盡了苦頭。不過,相比於那些戰死在女真人刀下、或者在朝鮮義軍或明或暗的襲擊中陣亡的無數倭軍將士來說,鬆倉重正能夠撿回一條命,也算是一種“武運長久”了吧。但即便如此,鬆倉家在此次遠征中損失的兵力也已經近半,兄弟二人重逢中雖然喜悅,麵對如此大的損失,也不由得發愁,回去以後該如何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