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劉總兵的援軍馬上就要到了!”送走了來傳令的提督府侍衛,剛剛返回帳內,還沒等唐衛軒有所反應,一旁的程本舉率先興奮地開口道。
“嗯,聽說已經到了白川江,按照速度,即便再慢,估計明天午後也該到達開城了。”唐衛軒點了點頭,如此說道。
“這樣一來,倭軍可就是我們的甕中之鱉,在劫難逃了。哈哈!”程本舉撫掌大笑,似乎已經勝利在握。
的確,根據最新消息,即便已經比當初沈惟敬約定的四月八日晚了十日左右,但倭軍好像還是在漢城中望眼欲穿地等待著明軍的準確回複。大概,他們也怕李如鬆像上次一樣,根本不承認沈惟敬單獨許下的承諾,而趁著倭軍撤出漢城的堅固城防之後,從後銜尾追殺。因此,也像這樣進退兩難吧……
也如此一來,的確如程本舉所言,當初那東廠廠衛所攜書信中李如鬆的計劃,似乎真的即將要成功了。
想到此,唐衛軒也是由衷舒了一口氣,雖然之前所發生的那件關於東廠的事情依然讓其耿耿於懷,但至少,從目前的形勢上看,大明的重要軍情並未被倭軍所掌握。看來,倭國的細作都通通沒能順利返回,而東廠的其他信使,也未能將信送達,或者說,除了上回吞毒自殺的那個廠衛,壓根兒就沒有其他的東廠信使……?!
否則,那些已經饑腸轆轆的倭軍,又怎會仍在漢城城頭等待著明軍的回信呢?!隻不過,他們到現在也不知道,最終等來的,隻能是養精蓄銳、元氣恢複、並且已得到有力增援的數萬大明東征軍的重重包圍。
盡管這樣做似乎稍微顯得有失道義,但自古兵不厭詐,這本就是爾虞我詐的戰場,唐衛軒也說不出,李如鬆如此借著議和為幌子,拖延住倭軍,有何不妥。
現在,真的是萬事俱備,隻等李如鬆的一聲令下。
第二日淩晨,唐衛軒早早趕到了開城內的臨時提督府,至於收攏錦衣衛、拔營啟寨的諸事,都一並留給了程本舉處理。
卯時未到,夜色還尚未褪去,但當唐衛軒趕到之時,已經有不少受命而來的將領依次坐在正廳之中,等待著主將李如鬆的到來。唐衛軒在向早到一步的韓千戶行過禮後,便匆忙坐到了屬於自己的靠後位置上。然後,便趁著李如鬆還未到場的機會,又打眼掃了一下正廳之內的狀況。
沒有想到,今天受命而來的將領,還真不少,甚至包括了當初已經奉李如鬆之命、率部北撤平壤的祖承訓、張世爵、楊元三位總兵。看來,李如鬆這次的確是集結好了兵力,隻等劉綎的生力軍和糧草一到,就趁著高漲的士氣,一舉拿下漢城!
在座的各級將領,好像也大多猜出了主將的意圖,一個個看起來精神抖擻,似乎都已做好了大戰一場的準備。
不過,又過了好長一陣,廳內眾將基本均已來齊,但卻依舊遲遲不見李如鬆現身。廳內也開始起了一些小小的議論之聲。
唐衛軒留心了一下,才注意到,原來,如今已經過了卯時。不少李如鬆麾下宿將的臉上,也開始流露出詫異的神色。大概,他們跟了李如鬆不短的時間,還是第一次見主將居然會遲了點卯……想必,一定是發生了什麼極其重要的事情。
而唐衛軒也發現,正廳之內,隻剩下三把椅子依舊空著。看那座椅的具體位置,應該正是給李如鬆、李如柏和查大受三人準備的。
莫非,出了什麼變故……?!唐衛軒不禁有些擔心。
正想著,門外忽然傳來十幾個衛兵同時發出的洪亮聲音:
“李大帥到——!”
廳內眾將立刻噤口不言、紛紛起身,肅立行禮。
李如鬆大步流星地步入了正廳,一甩戰袍,穩穩地坐到了主位之上。而緊緊跟隨在其後的李如柏、查大受二人,也分別走入廳內,來到了各自的座椅前。
“坐。”
得到李如鬆的命令後,眾將再次落座,目不斜視地等待著李如鬆下達進攻漢城的軍令。
李如鬆頓了頓,終於在眾人的期待下開了口,但卻叫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名字:
“工部兵器局主事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