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13(2 / 2)

在程本舉看來,上回幸州之戰、唐衛軒和自己帶著眾錦衣衛幫著那個又臭又硬的權栗老兒死守德陽山,但事後參戰的眾錦衣衛中卻隻有唐衛軒與程本舉二人沒能兌現到官升一級的承諾,這一次,也總該輪到自己了!

否則,錦衣衛營內還有不少其他的總旗,韓千戶為何獨獨帶了自己呢?加上韓千戶對於衣甲著裝的特別叮囑……程本舉心裏已經樂開了花。

安排好了人照顧春山、整了整衣甲,看著銅鏡裏有些疲憊的麵色,唐衛軒忽然又想起了李紋月在的時候,總是有對方細心地幫著整理一番衣甲,隻要隨便看一眼鏡子,即便當時傷勢還沒痊愈,鏡子裏麵也是一個精神抖擻的自己。但近日曆經的許多事情,和李紋月的離去,卻讓唐衛軒連當初那個神采奕奕的自己,都難尋痕跡……

唉……唐衛軒歎了口氣,又簡單整理了下,便將鏡子隨手扣在了桌案上,隨後便出帳上馬、啟程上路了。

此時,唐衛軒和程本舉跟在韓千戶的身後,已經跨入了偌大的臨時提督府內。據說,這裏也是倭軍占據漢城時,其主將宇喜多秀家的府邸,所以保留得也就比較完整,幾乎沒有任何的破壞痕跡,甚至其最原來的主人所精心布置的亭台樓閣也一應俱全。站在提督府大門口,望著府內熱熱鬧鬧、張燈結彩的一派喜慶景象,再回身看一眼提督府外大街邊上那些饑寒交迫的朝鮮饑民,唐衛軒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麼好。隻能輕輕歎了口氣,應著府內慶祝勝利的喜悅氛圍,繼續跟在韓千戶身後,走入了這座富麗堂皇的臨時提督府,穿過一派喧鬧的院落,直奔府邸的正廳而去。

這一路上,唐衛軒也左右觀察了一下在院落裏的各色文武官員。大概是來此的各級將官還是人數較多的緣故,院落裏也擺上了不少的酒桌和菜肴,圍繞在一個個酒桌旁的,不僅有往來碰杯、已經稍稍帶上些醉意的武官們,也有不少聚在一起吟詩唱和的隨軍文官。有趣的是,看服飾,還有不少朝鮮的文武官員,也受邀前來。鑒於李如鬆還未到場,酒宴也尚未正式開始,侍從們端上來的都是小一號的酒壺和小一號的酒杯。而且看那形製,還頗有些倭國的特色,也不知是不是倭軍撤得急,遺留在這府邸中、來不及帶走的。至於那酒壺裏的是不是倭國的特色佳釀,唐衛軒就不清楚了,但明、朝聯軍的一眾官員,似乎對那酒杯也頗有興趣,不少人都舉著這作為戰利品的小酒杯,一邊把玩,一邊品嚐杯中的佳釀。兩國的文官們相對文雅一些,漢字相通,往來贈詩會友,偶爾淺飲,不亦樂乎;武官們則大多都不喜咬文嚼字,隻是盡情地推杯換盞,縱然語言不通,倒也一個個喝得暢快。隻是,看上去,那小酒杯似乎完全不過癮,不少武將似乎也在盼著等酒宴正式開始時,能夠換成明軍軍中常用的大碗,那才喝得痛快……

唐衛軒還注意到,甚至,人群中還有一些頗為眼生的明軍武官,帶著極有特色的口音,雖然個頭相對較低、但個個精神煥發,似乎從未見過。想必,這些就是剛剛趕到前線的劉綎所部的川兵將領了吧……

看來,劉總兵的人馬也已盡數趕到開城了……?

唐衛軒正如此琢磨著,三個人已經在韓千戶的帶路下直接穿過了整個偌大的院落,來到了正廳的門前。

而仿佛在印證著唐衛軒的想法般,隻聽正廳內剛好有一感慨之聲傳來出來:

“不愧是昔日的武狀元,劉將軍驍勇善戰,不愧是將門之後,竟能將這一百二十多斤重的大刀輪轉如飛,量那莞爾倭賊,若知將軍威名,必不戰而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