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15(2 / 2)

程本舉之前所說的話,唐衛軒既有些期待,也頗為理解,但這最後一句話,卻讓唐衛軒的腦袋瞬間一頓,立刻冷了下來,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從未注意到的問題:

是啊,這大明四周邊患不斷的時代,的確是不少想要建功立業的武將,一展身手的大好時代。近幾年來,不是西南的緬甸入寇、當地土官叛亂,就是東北的女真各族蠢蠢欲動,北方的宿敵蒙古也時常襲擾邊境,在西北更是去年李如鬆才剛剛率軍平定寧夏的叛亂,即便是近些年趨於平靜的東南海疆,僅僅二三十年前,還是倭寇肆虐。如今,大明又遣數萬大明遠征朝鮮戰場,與隔海相望的倭國激戰……。

雖然大明連戰連捷,隨著在東、南、西、北數條戰線上的戰事不斷,也湧現出李如鬆、劉綎等一批能征慣戰的一時之猛將,甚至縱觀近十幾、乃至幾十年來,大明周邊未曾止息的大小戰事,也成就了如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等幾位威震天下的當世名將。但這四周幾乎未曾停息的外患,對於整個大明來說,到底是蒸蒸日上、日益強盛的表現,還是江河欲下、正在鳴響的警鍾……?!

唐衛軒一時無語,竟不由得從心底生出了一絲隱隱的擔憂……

這時,衛兵們嘹亮的喊聲,忽然從廳後傳來,頓時響徹廳內廳外:

“李大帥到——!”,

聽得李如鬆終於要入席了,眾人也隨即各自找到廳內已擺好的酒席位置,各自坐好。唐衛軒這時才注意到,這次李如鬆幾乎是聚齊了明軍大大小小的各主要將領,連負責留守開城和看管火炮的張世爵與夏衍也一同列席了。

片刻之後,鮮亮衣甲的李如鬆剛一現身,廳內文武官員立刻一齊起身,恭迎這位業已收複三都的大明東征軍提督。李如鬆也是滿麵紅光,笑容以對,先與走上前的柳成龍等朝鮮國王派來的幾位文武重臣熱情地攀談了幾句,隨後一改往日的嚴格,笑著和廳內的明軍眾將打著招呼,叫大家一同入座,今日歡宴,無需多禮。

而後,李如鬆走到了為其準備的主位前,接過旁邊侍從遞上來的酒杯,向眾人一舉,朗聲說道:“諸位,我東征大軍奉大明皇帝陛下之詔,應朝鮮國王殿下之托,自首戰擊破平壤以來,至今已有百日。想我數萬將士,上承大明天子之意、下順朝鮮黎民之願,披肝瀝膽、所向披靡,兼有朝鮮友軍傾力相助、方可僅僅百日之內,便橫掃千裏、光複三都、殲敵無數,彰我天朝之威嚴浩蕩,揚我大明之赫赫軍威!謹以今夜之酒宴,犒勞三軍將士,慶祝王京光複。來來來,都舉起酒杯……願我三軍將士越戰越勇,早日光複朝鮮全土,幹杯!”

說罷,隨著眾人一同舉杯,李如鬆仰起脖子,一口氣飲盡了杯中酒,先幹為敬。

廳內廳外的眾文武,也跟著一同一飲而盡。

早已提前備下的軍中樂手立刻開始吹拉彈奏,樂曲響起,賓主盡歡,酒宴也就隨之正式開始。

除了廳內外不絕於耳的樂聲,府邸之外,似乎還準備了不少煙火之物。隻待酒宴開始之後,立刻有提督府的侍衛將其點燃,十餘個煙花一同騰空而起,綻放在漢城上空。

見得煙花飛舞,全城之中的數萬將士也是不約而同地齊聲高喊“萬歲”之聲,聲震數裏,響徹雲霄。府邸之內聞得此聲,眾人之酒興也不禁更加濃烈,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間,氣氛也隨之越來越熾烈起來……

各種精美菜肴不斷送上酒席,不少武將也開始大塊朵頤起來,而文官們也是詩興大發,隨性而作、寫下了不少詩篇,在席間交相傳閱品評。

直到酒過三巡,見眾人也是越發酒酣耳熱,李如鬆又再次當著眾人之麵開口道:“今日之宴,既是慶功之宴,自然要一一論述各位將領之每戰戰功。來,神機營左參將駱尚誌何在?”

“末將在!”一名肩寬臂長的明軍武將應聲而起,滿臉又驚又喜,大概根本沒想到李如鬆會先叫到自己。

李如鬆見駱尚誌起身後有些不知所措,還呆呆地站在原處,不禁笑著假意罵道:“還愣著站在那裏幹嗎?你這個‘駱千斤’,難道腿肚子也有千斤重不成?!給本帥走上前來!”

在李如鬆的示意下,駱尚誌趕緊離席,走到了廳內正中、李如鬆所在主位的麵前。

眼見一直盼著的論功行賞之時終於到了,和唐衛軒一同坐在廳內角落裏的程本舉直接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雖然根本還沒提到唐衛軒和程本舉二人,但程本舉已經忍不住趕緊整了整衣甲,作好了隨時上前的準備,迫不及待地對一旁的唐衛軒分享著內心的激動,低聲言道:“終於到這一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