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看著對方的背影,也勉強抱了個拳,簡單行了一禮。而後,就轉過身來,也打算下台而去。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幾個守在比武台一旁的倭國侍衛卻抬手攔住了老周下台來的去路,示意其繼續留在台上……
嗯?這是怎麼回事?!
眾人正在不解之時,一個看起來像是負責此次比武事宜的倭國官員立刻快步走了過來,向著沈惟敬又詳細地講述了番什麼。聽得沈惟敬也是麵色一變。
待沈惟敬轉譯過來時,眾人這才搞清楚,倭國的所謂三人製比武,並非單純的三局兩勝。而是先鋒、中堅、大將依次上陣,敗者下場,但勝者依舊留下來,等待繼續和對方的下一人對決。
也就是說,勝者需要一直等到被擊敗,或者主動放棄比武,才能退下場來。
唐衛軒心中一驚,萬萬沒有想到,倭國居然會有這樣的規則……
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則,雖然對於比賽雙方也依舊公平,但之前的戰術安排等於全部落了空……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倭國連敗兩場,但隻要最後一人一直連勝的話,理論上也可以連挑大明三人,一舉轉敗為勝……
直到這時,唐衛軒仿佛一瞬間忽然明白了,豐臣秀吉為何會有那樣的自信,甚至對第一場的敗局也毫不在意。想必,他對後麵會出場的中堅或者大將,有著百分之百的信心……
這一刻,唐衛軒心頭再次陰雲密布。
老周已經受了傷,雖然取得了勝利,但這樣的傷勢,根本不可能再接戰對方的“中堅”。而崔清安則需要連續戰勝對方兩人,大明才有取勝的可能。否則,一旦連崔清安都敗下陣來,麵對比崔清安都高出一籌的對手,唐衛軒捫心自問,自己也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
不過,眼下的當務之急,自然是讓老周先撤下來休息。因此,雖然老周執意還想再去為崔清安試一下倭國第二位武者的招式風格,唐衛軒還是以大明一方“大將”的身份,表明第二場比試,“先鋒”周冠軍因傷勢原因,選擇放棄。
其實,到了此刻,使團眾人心中也由方才勝利的喜悅而變得有些失落。因為,這麼一來,受傷無法再戰的老周也要下場,而所謂的第一場勝利,其實從全局來講,隻相當於平局而已……
看了看老周左臂的傷勢,這位主持比武的倭國官員好像也頗為理解,在借助沈惟敬的轉譯,再三確認老周正式選擇主動放棄第二場比試後,就請身為大明一方“中堅”的崔清安,登場挑選武器。
崔清安看了看略有憂色的唐衛軒,自信地點了點頭,便一個箭步躍到了比武台上,挑選武器去了。而這個時候,唐衛軒注意到,台上崔清安的目光在走到木架子前,掃視擺放在上麵的各式木製兵器時,臉色也是微微一變,與之前的老周一樣,同樣流露出了驚奇之色……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唐衛軒疑慮之餘,本想詢問一下已經換下陣來的老周。但見老周麵色蒼白,猶自忍著來自左臂的陣陣劇痛,想必剛剛中的那一刀,也是著實傷得不輕,隻好暫時先請倭國的醫師來幫助檢查、包紮一番。
趁著這個功夫,台上的崔清安已經挑好了兵刃,看那木刀的形製,和倭國的武士刀似乎頗有幾分形似。也不知道為何,崔清安居然會選了這麼一把刀。
此時,倭國派出的“中堅”,也邁著穩健的步伐走上前來,一樣的鞠躬行禮,用倭語報上了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