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看,考慮到目前朝廷內勢如水火的太子之爭,歸根結底,先盡力將光海君扶上朝鮮世子的位置,樹立一個次子也一樣賢明、可以繼承王位的榜樣……而這,還隻是第一位棋,皇上真正的目標,恐怕是在繞了光海君這一個大圈後,想以此為先例,再將其最喜愛的皇三子,扶上大明太子的寶座……!
說了這麼多,還特意召見了自己和程本舉這兩個於朝廷內根本無關痛癢的小角色,根本目的,還是這太子之爭啊……
也難怪一旁的那些大臣紛紛都是一副緊張兮兮的表情。估計,在自己和程本舉進來前,他們就已經猜到了皇上召見自己二人的大概用意,而自己即將給出的答案,也無外乎是皇上想說給幾位重臣聽的。因此,在這答案即將揭曉的一刻,才一個個一言不發、聚精會神地側耳傾聽著……
唉——
唐衛軒心中不由得一陣長歎,頓時有些失望。但很快,焦慮感又隨之襲滿全身,因為突然意識到了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
無論自己怎麼敘述光海君,恐怕都會無意中站到皇長子或者皇三子的其中一個陣營之中!
若是照實誇獎一番光海君,皇上自然高興,但卻必然會得罪了皇長子及其背後的一幹重臣。試想,皇上不久前想用“三王並封”,拉平皇長子和皇三子之間的地位差距,都未能如願,硬生生被支持立皇長子為太子的朝廷眾大臣給擋了回去。為此,據說之前的內閣首輔申時行申大人,也是因為抵製皇上的“三王並封”不夠堅決,遂迫於百官的壓力,無奈辭去了首輔之位、歸鄉養老去了……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首輔一旦陷入這個漩渦,都落得如此下場,自己這小小的錦衣衛百戶,一旦成為了眾矢之的,恐怕最後連骨頭渣子都剩不下了……而且,似乎錦衣衛本身就是暗中傾向於立皇長子為太子的,這樣一來,豈不是連自己所在的錦衣衛都一同“背叛”了嗎?
這一刻,唐衛軒終於深深地體會到了,為何方才駱指揮使一字一頓地告誡自己“衛社稷,護朝綱,柄公心。”而單單沒有提“忠君王”……短短的片刻間,唐衛軒就幾乎將之前一切的疑問都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看來,總的來說,誇讚一番光海君的話,必然是要冒著極大的風險……
而反過來說,就一定可以平安無事嗎?
如果有意無意地幫著皇長子說話,並沒有大量的誇讚身為次子的光海君的話,朝廷百官和錦衣衛或許不會為難自己,但卻不僅得罪了以皇上為首的主張立皇三子為太子的一派。皇上盛怒之下,自己還能不能活到明天……恐怕都很難說了。
一時間,唐衛軒也感到有些焦頭爛額,額頭上漸漸開始冒出了幾滴冷汗。
而這時,程本舉卻已經深深運了口氣,率先打破了殿內已經開始有些尷尬的沉悶氛圍,給出了答複:
“啟稟皇上,”程本舉剛一開口,一旁的幾個文官,包括禦案後的皇上,似乎也都立刻有所反應,急切地等待著程本舉會怎樣敘述:
“臣在朝鮮這一年時間裏,確實了解很多一線的情況。光海君,乃是朝鮮國王之次子。恰逢去年朝鮮八道盡失、三都皆淪之際,朝鮮國王至我大明邊境避難之時,亦分別派出了其諸位成年王子、赴各地組織義軍抵抗倭軍。而其長子臨海君,因在東北鹹鏡道組織抵抗之時,不幸被倭軍加藤清正所部俘獲,自那時起,光海君遂成為全國抵抗之核心、奮勇抗擊。恰逢李提督率軍入朝,於是配合我天朝大軍,積極響應、連戰連捷。誠如陛下所言,如今,在朝鮮軍民中,光海君乃是眾望所歸、更是民心軍心所向。陛下於千裏之外、事無巨細、洞若觀火,分毫不差,也難怪我天朝王師一路所向披靡!實在讓微臣佩服得五體投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