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9(2 / 2)

似乎擔心光海君沒有聽懂自己的問題,李宗誠端坐在馬上,側過了頭,朝著身邊的唐衛軒又淡淡地問道:“唐千戶,我記得昨日我們已提前派人送信過江,定好今日巳時三刻過江。是也不是?”

唐衛軒被李宗誠突然這麼一問,稍稍猶豫了一下,隻好在馬上躬身如實回答道:

“是。”

“既然是這樣,王子殿下為何遲了一柱香的時間?莫非……”李宗誠又轉回頭,高高在上地眯起眼睛打量了一番站在自己馬前的光海君,冷冰冰地說道:“是對我天朝大明皇帝陛下的議和使團故意怠慢,包藏著對大明賜和倭國的不滿之意嗎?!”

一聽這話,唐衛軒當即心中一緊,搞不明白李宗誠為何要這樣說話?光海君身為王子,親自來邊界迎接,可謂對大明使團頗高的禮遇與敬意,可為何李宗誠會這樣講……

不僅是唐衛軒,一旁的沈惟敬臉色也是極為緊張與憂慮,就連李宗誠身邊的楊方亨,也隨即皺起了眉頭,側著眼看了看李宗誠,目光中充滿了不解之意。

不過,麵對李宗誠的質問,光海君倒是似乎根本不以為忤,微微一笑,再次躬身鄭重行禮道:“請兩位天朝上使見諒。方才在義州城中為二人及使團全員又著實精心準備了一番,布置好下榻之所、與入城時的歡迎隊列,就是生怕有怠慢之處,故而稍稍來遲。在下無心失誤之處,還請二位海涵!大明天朝救我朝鮮於山窮水盡之境地,於我國有再造之恩,李琿絕無半分怠慢或不滿之意,此心至誠,還望二位天朝上使明鑒!”

聽完光海君這番擲地有聲的話,李宗誠點了點頭,似乎頗為大度地接受了對方的說法,淡淡地說道:

“好吧,那就下不為例!”

說罷,又隨意地舉起手中的馬鞭,朝著前方義州城的方向一指,吩咐道:

“王子殿下,您還愣在這裏、攔住道路作甚?請貴部人馬快快讓路,我等好速速進城了!”

這一回,李宗誠不僅僅是言辭上刻意為難,舉止上絲毫沒有尊敬之意,而且連語氣中都是頤指氣使的口氣、甚至隨意舉起馬鞭來吩咐光海君帶路。這樣的舉動看在眼裏,即便是光海君身後主要幾位聽不懂漢話的將領和侍衛,也必定確鑿無疑地深深感受到了來自李宗誠的那不太合適的惡劣態度,一個個臉上不禁露出了憤恨之色,甚至有人把手已經摸到了刀柄之上……

這一幕,看得唐衛軒也是心頭當即捏了一把汗。按照自己之前的分析,光海君和其親信本就有鋌而走險、暗中對大明使團不利的動機,如今光海君破例來到邊界相迎,也不清楚到底是示好於大明來使,還是另有目的。但李宗誠這麼無端一搞,會不會當場就把平時養尊處優的光海君給當場激怒、從而引發一場本可避免的衝突……

“歡迎二位天朝上使駕臨敝國,這邊請——!”誰知,光海君臉色雖然略有些尷尬,但是依舊掛著笑容,退後一步、閃出了大道中央,同時略一躬身,朝著高坐於馬上的李宗誠作了個請的動作。而後又朝著身後的侍衛和親信們嚴厲地囑咐了一句朝鮮話。

雖然聽不懂那句朝鮮話的意思,但是那些本來已被李宗誠的失禮舉動快要激怒的衛隊,似乎又紛紛把氣憋了回去,手也逐漸地一個個從刀柄上鬆了開來,轉而恭敬地列隊在道路的兩側,為大明使團讓出一條通往義州城的筆直大道。

“駕!”李宗誠也不客氣,一撥馬頭,看也不看站在一旁的光海君,隨即一馬當先,大搖大擺地騎馬向前行進。

而身為副使的楊方亨,似乎實在看不太下去了,雖然鑒於李宗誠沒有下馬,自己單獨下馬的話,未免太過尷尬,所以隻是在經過光海君身側時,恭敬地在馬背上欠身抱拳行禮,微笑著說道:“王子殿下,實在是辛苦了!勞王子親自來此相迎,楊某深感榮幸。也請您務必一同上馬,咱們一道入城吧!”

有了楊方亨的這句話,緊張的氣氛好歹是得以緩和了些。而光海君對於楊方亨善意的舉動,倒是也有了積極的回應。在欠身又行了一禮後,隨即騎上了身後侍衛及時牽過來的坐騎,與大明使團準備一同入城。

跟在楊方亨和光海君的身後,腦海中回憶著方才有驚無險的那一幕,又看了看最前麵李宗誠的背影,唐衛軒半是放心、半是擔憂地深深歎了一口氣。與此同時,也輕輕地摸了摸胸口放有那封密旨的位置,心中開始重新慎重思考起來:原本打算到了漢城再辦的那件事,是否有必要提前一些了……?

那望向不遠處義州城的目光,也不由得越來越凝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