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葬身之處,又會是在千裏之外的何處呢……
而更為讓人擔憂的是,倘若自己死了,家中的李紋月,又該如何獨自生存下去……
一時間,唐衛軒心中不禁越發地產生了一些不曾有過的念頭,甚至對於作為階梯、讓自己一步步得以建立功業的戰爭之事,也開始由衷地有些厭惡、甚至是懷有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原來,有所牽掛後,自己也並非那麼不怕死……
對於這樣的想法,作為軍人的唐衛軒,不禁感到有些羞愧。但這樣的想法一旦萌芽,卻止不住般不斷生長開來,難以抑製。
扭頭看了看皺著眉頭、正望著那片亂葬崗默不作聲的小西櫻子。剛才和現在的她,是否也在想著同樣的事情……自己的歸葬之地,未來又究竟會在哪裏……
心中回想著那些昔日同袍的音容笑貌、麵對著眼前的座座荒墳,甚至想到了還在千裏之外盼望著自己平安歸來的李紋月,唐衛軒不知為何,腦海中忽然回想起了當初學堂裏聽先生教過的一首詞,雖然不記得名稱與全文,但其中的一段,卻忽然印象極其深刻起來:
古來征戰多悲,歲華漫漫,沙場功名就。雨淋白骨血染鏑,寂寞多身後。一世功名怎不向,花市燈如晝?繁華終是千千遠,為我還依舊。空守孤房,淚濕春衫袖。
原本一腔熱血的自己,聽到這樣悲涼的詞時,尚還有些不屑。但直到此刻,似乎洞悉了當初作者落筆此詞時的心境。也許,前人也曾有著今日自己的躊躇與憂慮,才會寫下那樣有感而發的文字吧……
但無論如何,這些為國捐軀於千裏之外疆場上的壯士,總該值得自己、以及後人的尊敬。默默地歎了一口氣,唐衛軒再次凝視了一遍眼前的亂葬崗,忍不住向著這些長眠於此的大明將士,深深地拜上一禮。
不過,當唐衛軒緩緩直起身時,卻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身側的小西櫻子,不知為何,居然也正在向著山脊下的亂葬崗,滿懷敬意地鄭重鞠了一躬……
唐衛軒不由得一愣,小西櫻子方才懷著複雜的心情,為桂月香的墳塚添一把土、以示敬意,自己還可以理解,但如今的奇怪舉止,則無論如何難以理解了。總該不會,小西櫻子也向著這大片的明軍陣亡將士鞠躬致敬吧。所以,唐衛軒忍不住脫口而出問道:
“你……這是……”
誰知,小西櫻子緩緩地直起身後,長歎了一口氣,指著亂葬崗中相對看上去較新的一片區域,也正是其剛才行禮的正對方向,平靜地說道:“這裏葬的,不隻是你們大明的士卒。那一片土色較新的區域,乃是後來平壤城破後,我軍陣亡將士被集體埋葬之所。”
啊——?!
麵對這樣的一個回答,唐衛軒目瞪口呆,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當初光複平壤後,應該的確是將這些打掃戰場的工作一並交給了朝鮮官軍。唐衛軒也隱約記得,明朝聯軍的陣亡將士,都被運往了南城外,妥善安葬。而當時大多數的倭軍屍體則都被從東門清理了出去,一並草草處理。但至於那些敵軍屍首會被運去哪裏,明軍之中也並沒有人關心,當然也包括唐衛軒自己。直到這一刻,唐衛軒才逐漸明白了過來,原來攻破平壤之後,那些死在城中的倭軍屍首,竟然也被統一就近埋在了這個地方……
望著那一片的確土色較新,正像是晚一些才草草掩埋的鼓鼓的墳包,唐衛軒沉默良久,也不知該說些什麼。
沒有想到,生前生死相搏、拔刀相向的兩軍人馬,死後卻都被葬在隔壁咫尺之距間,前後的埋葬時間也不過半年之久。像這樣,最終死後被一同埋在這片本不屬於本國的土地上,還做了這城外荒地裏的“鄰居”。真不知死者們在天有靈,會做何感想……
“櫻子姑娘……”
左右看了看明軍和倭軍死者的墳頭,唐衛軒忽然皺著眉頭,開口問了小西櫻子一個問題:
“我真心想向你請教。你們倭國,究竟為何,非要發動這場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