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之海-21(2 / 2)

哦?!幸州之戰時的那個權栗,已經升任為總攬所有朝鮮軍隊指揮大權的都元帥了?!

聞聽李舜臣此言,唐衛軒和程本舉都是吃了一驚,但是,當唐衛軒看到這封信中的具體內容時,臉上的表情不由得立刻變得有些僵硬,再也顧不上權栗的升遷之路,而是屏氣斂聲地瞪大了眼睛,快速讀完了信上所有的內容。

在深深地咽了一口唾沫後,唐衛軒慢慢地遞還了那紙書信,隨即緊跟著問道:

“李將軍,信中所說的全羅道南原、全州均已失守,倭國十萬大軍的兵鋒已逼近漢城外圍……難道,形勢已真的到了信中所言危如累卵的地步……?”

唐衛軒話音一落,得知倭國大軍此刻已進逼漢城附近的程本舉、程子頤等人,也是大驚失色,一同看著麵色沉靜的李舜臣,希望自己聽到的這個糟糕透頂的消息並不是真的……

可是,李舜臣的回答,卻再次印證了戰局已經到了幾乎不可收拾的危急地步:

“是的。南原、全州均已失守,貴軍的楊元將軍所率的三千明軍,在南原城堅持了數日,但是不日前也已幾乎全軍覆沒。不僅我們接到的信件是這樣寫的,從逃難而來的百姓口中得到的消息,也是大同小異。”

這……

麵對著接踵而至的噩耗,帳中眾人皆啞然失色,均陷入了一片陰霾的沮喪之中。

就在此時,唐衛軒又用更加有力的語氣,進一步問道:“既然如此,將軍又為何不按照信中權元帥的軍令,率領所部水軍和麾下將士立刻北上漢城,與眾軍會合,共同在漢城抗敵?”

哦——?!

還有這種事?!

一聽到這句話,一旁的程本舉不由得又驚又喜。沒有想到,當初最為厭惡的權栗,這回居然間接幫了自己一個大忙。作為朝鮮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李舜臣的上司,權栗既然已經下令朝鮮水軍殘部迅速撤回漢城助守,李舜臣自然就不能繼續留下來與倭軍作徒勞無謂的抵抗了。而這樣一來,錦衣衛們也可以借著其船隊北上撤退的機會,一同趕到漢城,與其他明軍順利會合了……

一時間,程本舉回憶起當初那令人咬牙切齒的“權栗老匹夫”,不由得好感大增。

有了這道命令,再加上自己這邊所代表的大明天子親軍錦衣衛的身份,還怕李舜臣不乖乖從命?就算其本人冥頑不靈,其手下的幾位將領恐怕也不會跟著其一同抗命、甘受軍法嚴懲。

程本舉正如此盤算著,但是很快,李舜臣的一番話,卻又讓剛剛燃起及時趕到漢城希望的錦衣衛們,墜入了冰穀。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是權將軍的一紙命令?”

隻聽李舜臣冷冷地答道,理由更是陣陣有詞、義憤填膺:

“當初若不是權將軍不聽我言,執意強令元均率領全部戰船出海作戰,何至於中了倭軍設好的埋伏,在漆川梁幾遭全殲?元均雖才能平庸,但倘若聽我勸阻,以守代攻,局勢也未必到了如此難以收拾的地步!”

李舜臣擲地有聲的這一席話、不僅讓麵前的唐衛軒等人吃了一驚,其身後的那幾位水軍將領,也是忍不住為之動容。似乎是想起了不久前在漆川梁的遺恨慘敗,不由得也是悲憤交加,看表情,明顯是和李舜臣已經完全一條心,寧願抗命不遵、也要誓死追隨李舜臣到底了……

見李舜臣擺出如此一副架勢,也讓原本打算用明軍錦衣衛身份迫使其就範的程本舉無計可施,心中不僅充滿了無奈,更是再次加深了對這李舜臣的不佳印象,甚至也終於明白了很多事情:

怪不得,之前李舜臣這家夥被朝鮮朝廷撤了去下、好像還被關入了大獄。遇上這種家夥,哪個上司不頭疼?也就是現在軍情緊急、所以才被迫又把這家夥官複原職,當個光杆司令的擺設供起來,隻是為了以安軍心民心。

可估計朝鮮君臣以及權栗也都沒想到,李舜臣這家夥完全沒把自己當作單純的擺設,隻有區區十二艘戰船,也還是硬要和倭國的龐大水軍叫板。實在是太過不自量力……!

李舜臣似乎是看透了程本舉的心中所想,又冷冷地掃了一眼眾人、尤其是程本舉後,語氣絲毫不讓地繼續說道:

“諸位可能有所不知,李某這也已經不是第一次違抗上命了!但李某的每一道軍令,卻從未存有私心,寧願抗命入獄、背上一切罪名,也必以國家社稷和戰局的安危為重!此刻,縱使旁人有千般不解、前麵有萬般險阻,也絕不會退讓半步!”

待頓了頓之後,李舜臣可能也覺得自己一時過於激動了,稍稍收斂了一下語氣,而後凝重地看著一言不發的唐衛軒,誠懇地說道:

“唐將軍,希望貴部可以留下來,助李某一起抗敵!李某打算在此迎擊不下三百艘船的倭國水軍,絕非一腔蠻勇的意氣用事。之所以這樣做,非但是因為有獲勝的信心……”

說到這裏,李舜臣似乎猶豫了一下,而後繼續鄭重且堅定地說道:“更有必須在此阻擊這支倭國水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