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城一戰-1(2 / 2)

接二連三的敗報與一再的後撤,不僅使得戰局越發地危急,天朝的麵子也多少有些掛不太住了。這種情況下,作為前線統帥的麻貴,雖然因為手中兵力畢竟有限、被迫的後撤也能一時說得過去,但恐怕此刻也是如坐針氈,已經隱隱地感覺到了來自朝廷無形的巨大壓力……

想到這裏,唐衛軒忽然吸了一口氣冷氣!

若是從這個角度考慮,唐衛軒猛然間明白了,為何在聽到鳴梁海戰結果之前尚還在為十萬倭軍的步步緊逼而愁眉不展的帳內眾將,都對這一自己和程本舉剛剛帶來的捷報大喜過望、並對此戰為漢城明軍所爭取到的寶貴時間而眉頭稍緩之際,獨獨身為大軍提督的麻貴卻似乎更加倍感憂慮了……

同樣是兵力懸殊、兵微將寡的巨大劣勢,身為朝鮮將領的李舜臣如果依然敢在正麵與倭軍對陣、並且取得了一場令人振奮的勝利,這樣一來,當此戰捷報傳到朝廷之後,明軍統帥麻貴的處境,也就愈加微妙了……此刻兵力上的劣勢、還能否作為不主動出擊的理由,也就不免顯得十分的牽強了……

“唐千戶,”這時,一個粗獷的聲音傳來,說話之人,正是坐在主位上的大軍提督麻貴,隻聽其鄭重向著唐衛軒問道:“以你的估計,李舜臣是否能夠一直擋得住倭國的水軍,阻止其從海上與此刻漢城外的倭軍會師?如若不能,倭軍的船隊又大概需要多久,就可以趕到漢城?”

麻貴接連問的這兩個問題,倒是讓唐衛軒多少對其能力放心了不少。看來,雖然未必和倭軍交過手,但是這麻貴對於作戰的多年經曆,還是讓其一針見血地問到了關鍵之所在。

稍稍沉了口氣,唐衛軒拱手正色答道:

“回稟提督大人,李舜臣將軍手下畢竟戰船有限,正麵對敵、必是寡不敵眾。雖然借助鳴梁海峽的特殊海流與狹窄地形暫時打掉了敵軍的銳氣、並遲滯了其海上攻勢。但是短期內想必很難徹底扭轉海上的劣勢。倭軍此刻恐怕就在小心翼翼地摸索著北上,雖然鳴梁海戰對其留下了不小的陰影,再也不敢貿然突進,但也在一步步接近著漢城。最遲十日後,應該就能抵達。同時,李舜臣將軍在臨別前也曾特別告知,一旦倭軍船隊逼近漢城,他會想法設法再派一艘船回來報信。防止我們毫無準備……”

聽罷了唐衛軒所言,麻貴默默地點了點頭,麵對著周圍持堅守意見的眾將,也不知其心中到底又是作何打算。

平心而論,唐衛軒倒是覺得,如果明軍主力尚未抵達,那麼此時,漢城外依舊是敵強我弱的局勢,實在沒有必要為了天朝的顏麵去爭一時之榮辱、而不顧全大局,貿然去冒險。麵對漢城的堅固防禦正望城興歎的十萬倭軍,興許正在期待著與明軍在無遮無欄的城外進行一場野戰以發揮其兵力的優勢……

不過,麻貴在思索的同時,似乎也在時不時地用餘光觀察著自己的反應。看上去,與當年的李如鬆不太一樣的是,眼前的這位麻提督,不僅對身為錦衣衛的自己十分的客氣,而且好像也多少有些顧忌。甚至,可能也在考慮其此刻所作出的決斷,是否會由天子親軍的錦衣衛,直接上報給皇上知曉……

麵對著麻貴似乎是在試探著的目光,唐衛軒想了想,雖然感覺這樣講或許有些不太妥當、甚至有僭越之嫌,但還是忍不住進言道,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提督大人,卑職上回也曾隨李大帥曆經平壤、碧蹄館、龍山等數次大戰,深知倭軍戰力不可小窺。如今敵眾我寡,若無必勝把握,卑職也以為固守防線、靜待我主力來到,不失為一條上策……”

“哦——?”聽到唐衛軒如此講,此時的麻貴,臉上居然難得的露出了一絲笑容,原本緊皺的眉頭也不由得舒緩了一些,頗具好感地又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唐衛軒,正打算說些什麼,卻聽帳外忽然傳來一個響亮的聲音:

“經略楊大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