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裏,正堂之內的所有人都是一驚,原以為張衛乾是支持立即出戰,但是這麼聽來,張衛乾倒又似乎非常理解麻貴堅持固守的真正理由。就連楊鎬好像也沒想到張衛乾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立即用疑惑的目光看著身後的張衛乾。
不過,張衛乾卻似乎對楊鎬、麻貴等人的驚詫反應不以為意,話鋒一轉,又繼續說道:“這個辦法雖然穩妥,但是卻不知還要等上多久。我方援軍遲遲未至,皇上和朝廷卻是急需一場由我軍主導的勝利!在下也是替您擔心,若是再這麼拖延下去,等到皇上和朝廷徹底失去了耐心……隻怕是援軍還沒到,提督大人您,就已經步了楊元、陳愚衷二人的後塵,以怯戰之罪被朝廷軍法從事了……”
張衛乾這一番話雖說得輕描淡寫,但是卻如同一塊無形的巨石一般壓在了麻貴的心頭,同時,又似乎觸動了麻貴原本就最為擔心的痛點。
而同時,如此體貼備至、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說辭,既不讓人感到反感與抵觸,更比楊鎬剛剛那番以官架子硬壓的方式見效得多。被說到心裏去的麻貴似乎也想到了楊元、陳愚衷的下場,頃刻間,其額頭上不禁滲出了一層薄薄的細汗。
見自己的話起到了效果,張衛乾在頓了頓後,又不失時機地進一步說道:“在下有幸上回也曾在李如鬆提督軍中效力,以在下之愚見,遼東軍雖戰力不俗,麻提督麾下來自西北的驕兵悍將也一樣是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加上此番我軍戰馬齊備、武器精良,若是出其不意,也未必不會獲得一場不輸於鳴梁之戰的大捷。如此一來,既能安慰皇上聖心,又能向朝廷證明麻提督的統帥才幹絲毫不遜於昔日的李提督……就連這番特別舉薦您出任東征大軍提督的我家張公公,想必臉上也是能跟著沾光的……”
張公公……?!
一聽此言,不僅麻貴身上微微一顫,唐衛軒也是吃了不小的一驚。聽張衛乾的意思,將麻貴扶上這次東征軍主將位置的,竟然會是東廠提督張公公……
不過,唐衛軒也有些好奇,為何張公公沒有推舉明顯更為合適的李如鬆,而是改為推薦來自西北、毫無對付倭軍經驗的麻貴呢……?
記得之前李如鬆和東廠的關係似乎還很緊密。該不會,是因為像程本舉所說的那樣,李如鬆多少已經有些偏向於支持皇長子一派,而導致與一向支持皇三子的東廠張公公決裂了吧……
唐衛軒還在暗自想著,張衛乾卻又在繼續緩緩而言道:“還有一點,在下頗有些不解。方才軍議之時,張某見此刻漢城中的我軍諸將,大多都是西北口音。想來應該都是麻提督在大同、宣府時就頗有淵源的舊部嫡係才對,難怪如此迅速地便趕到了漢城、等候麻提督的調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如此大好的建功立業機會,麻提督又怎麼能肥水流了外人田?不趁著其他各路明軍尚未趕到、將此大功收入嫡係西北軍囊中,難道是等著其他各路援軍前來分功不成?如此遲遲不肯決斷,豈不是也寒了急於趕來參戰、立功心切的麾下弟兄們的心嗎……?”
張衛乾坤一邊入情入理地說著,一邊稍稍向前走了兩步,來到了坐在次席上的麻貴麵前,俯下身子,用隻有兩個人才能聽到的聲音輕聲說道:
“還是說,您打算等候著來自皇上和朝廷那邊的雷霆之怒不成?!等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我家張公公也是愛莫能助,隻能……棄車保帥了……!”
雖然這最後一句話楊鎬、唐衛軒、程本舉三人沒有聽到,但是麻貴臉上鐵青的臉色、和咬緊的嘴唇,卻也讓這三人能一窺其心中此刻的巨大波瀾……
楊鎬似乎還打算說些什麼,唐衛軒心中也正猶豫著到底是否該出口建言緩些出兵。但就在這時,始終未曾正式表態的麻貴,忽然站起了身來。看了看麵前的楊鎬、張衛乾,又看了一旁的唐衛軒和程本舉二人一眼後,似乎是終於下定了決心般,取過了一旁的一張漢城周邊布防圖,展開在了眾人的麵前。
隨著楊鎬、唐衛軒等人紛紛湊到地圖前,在深吸一口氣後,麻貴對眾人指了指地圖上的一處位置,皺緊了眉頭,用一種堅定的口吻說道:
“既然如此,倘若一定要打,那就務必要在此處,給倭軍一個出其不意的下馬威!”
聽到麻貴最終下定了出戰的決心,唐衛軒隱隱有些擔憂。但是事已至此,也隻好順勢而為。興許,也真的可以取得一場振奮人心的大捷。
同時,順著麻貴的手指望去,唐衛軒看到標記在麻貴所指的位置上,赫然寫著兩個醒目的漢字——
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