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軒略帶狐疑地看了看鎮定自若的張衛乾,雖然不知其到底在故弄什麼玄虛,但躊躇了片刻後,最終還是忍不住好奇心,便按照張衛乾所說,再次打開了那封東廠文書,快速地逐行默讀了起來。。。
這不看還好,隨著仔細一看,還不到全文的一半,唐衛軒便不由得大吃一驚,倒吸一口冷氣!甚至忍不住直接詫異地抬起頭來,看了看一旁的張衛乾。。。
而此時的張衛乾,卻依舊神色如常地慢慢品味著那杯茶,一副沉浸在茶香之中、悠然自得的表情。
頓了頓後,唐衛軒隻得將目光再度轉回到手裏的文書上,繼續認認真真地讀了下去。。。
直到最後看見末尾處已蓋好的東廠正式印信和張衛乾的親筆署名,驚異之餘,唐衛軒不禁更加地感到有些疑惑。。。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己方才的確猜錯了張衛乾此番的來意。。。
唐衛軒實在沒有想到,張衛乾的這份戰報文書中,竟然毫無偏袒地一一俱言此戰實情!對於經略楊鎬本人更是直言不諱地痛斥其失職之處,不僅對於作戰過程中楊鎬的各種指揮失誤陳述極為詳盡,甚至有些客觀而言並非楊鎬之過的責任,也全部劃歸為楊鎬自負指揮的緣故。最後,更是措辭激烈地力勸朝廷對楊鎬嚴加懲辦、以祭陣亡前線的上萬大明將士!
此外,對於各部傷亡,以及此戰之中倭軍之頑強,以及目前戰局的膠著、兵力對比上敵軍擁兵總數不下十萬的劣勢,都一一詳細闡述,即便是從未參加過朝鮮戰事之人,看過這封詳盡的戰報後,也幾乎如同親臨前線一般。。。
雖然張衛乾一反常態地由“保楊”改為“貶楊”,其中真正到底是何用意,唐衛軒一時還拿捏不準。但是,張衛乾的這封戰報,卻畢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唐衛軒最初對其的看法。尤其是後麵那段關於戰場局勢的針砭時弊,唐衛軒自感即便自己據實上奏直言,恐怕除此戰之外的很多戰局形勢,也未必能像張衛乾一一調查地如此細致。甚至倭軍在沿海所築各個倭城的具體守將、大致兵力,也一一寫明。僅就這點而言,唐衛軒倒是不得不有些佩服張衛乾的本事。難怪當初幸州德陽山之戰時,會安排這張衛乾潛伏在自己的錦衣衛人馬中,負責暗中勘探龍山附近地形和營寨布防情況。。。
感慨之餘,唐衛軒又不禁更加生疑:話說回來,張衛乾故意這樣寫了給自己來看,該不會是有什麼詐吧。。。?!
他之前給楊鎬的另一份替其掩過的戰報初稿,又該如何解釋?
比起那封初稿,這次的文書上倒是印信、親筆署名俱在,顯得更加正式,不過,他刻意拿給自己單獨來看一遍內容,這麼做,又是為了什麼呢。。。?
畢竟曾吃過東廠的大虧,唐衛軒心中的警惕性始終不敢放低。但除了驚訝之餘,也一時想不通其中的關鍵。。。
而見唐衛軒終於看完了書函,之後便一副心事重重的表情,張衛乾這時也已放下了茶杯,先是以確認的態度笑著問道:
“唐兄,可看完了?”
唐衛軒點點頭,將書函遞還給了對方。接回書函後,張衛乾笑了笑,又看了看唐衛軒的表情,而後再度以確認的語氣問道:
“唐兄,冒昧問一句,貴部錦衣衛上奏朝廷的戰報文書,應該還沒有發出吧。。。?”
唐衛軒愣了愣,覺得倒也沒什麼可隱瞞的,於是搖了搖頭。
“那便好。”張衛乾一副徹底放心的表情,而後從懷裏取出了一個小巧的印章,先放在桌上,又四處張望了一下,然後毫不見外地言道:“借唐兄帳中蠟燭一用。”
說罷,張衛乾便起身取過了旁邊燃著的一根蠟燭,將燒出的滾燙蠟油小心翼翼地滴在了剛剛那封書函的封口處,趁著蠟油尚未完全凝固之時,又立刻用剛剛取出的那個小巧的印章,蓋在上麵,清楚地留下了“東廠密函”四個鐵劃金鉤般的小字。最後,再將這封文書裝進了一個專門用來裝書函的精致封套,算是一切妥當。
當著一臉迷茫的唐衛軒的麵前,將這些事情做完後,張衛乾再度仔細核實了一番書函的密封情況,確認無誤後,又朝著麵前依舊皺著眉頭、不解其意的唐衛軒狡黠地一笑,然後喚進來了守在帳門外的一名錦衣衛小校,將這封密封好並裝入封套的書函遞給小校,平靜地囑咐道:
“這封八百裏加急文書,即刻交由驛站、速發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