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瓶取水(1 / 1)

唐朝的溈山靈祐禪師,生於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南),是百丈懷海禪師的上首弟子,並且得到他的法要。得法之後,他與弟子仰山慧寂師生兩人經常相互酬唱,大弘禪法。

有一天,師徒二人外出遊山。途中,溈山禪師將水瓶遞給仰山禪師,仰山禪師伸長了雙手,正準備要去接的時候,溈山禪師忽然將手一縮,讓仰山禪師撲了個空。

仰山禪師知道老師又要和他打禪機了,於是將雙手往腰邊一插,一語不發地看著溈山禪師。

溈山禪師笑吟吟地看著他,問道:“這是什麼?”

仰山禪師立刻反問:“老師,您還見到了什麼?”

溈山禪師說:“如果是這樣,何必要向我這邊來尋找呢?”

仰山禪師哈哈一笑,說:“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在仁義道德上,為您提瓶取水,也是我的本分事啊!”

溈山禪師點頭微微一笑,將水瓶交給仰山禪師,默許了他的回答。

養心法語

溈山禪師和仰山禪師,他們師徒都是禪門的高手。所謂的“提瓶取水”,究竟是給你,還是給我?

這要靠默契。禪門中,心心相印的人,不管任何時間、任何事情,都是有默契的。等於禪門說:“你有拄杖子,我就奪去你的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就給你拄杖子。”在一般人,都是分有無、你我兩邊,但在禪家,則是所謂“兩頭共截斷,一劍倚天寒”。

由於溈山禪師把手縮回來,之後有了一番對話,才知道原來沒有你我;當然,水瓶由哪一個人提取,就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