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小事當大事來做
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中國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願意把小事估的人太少。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真正所謂的9實在太少,比如,一台拖拉機,有五六千個零部件,要幾十個工廠進行生產協作;一輛福特牌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波音747”飛機,共有450萬個零部件,涉及郵業單位更多。
因此,多數人所做的工作還隻是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他們也許過於平淡,吐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
成功的猶太人認為,好的品質,好的習慣,要靠日積月累。成功的輝煌,來自平常的學習敢練。他們特別相信伏爾泰的一句話:使人疲憊的是鞋子裏的一粒沙子,而不是遠處的高山。
注重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是成就大事的基石,如果一味夢想成大事而丟棄所謂的小事,那麼理想隻能成為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羅斯的父母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沙勒羅伊經營了一家小餐館,名叫帕戈尼斯。餐館每周營業7天,每天工作4小時。羅斯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專門為那些來餐館就餐的人擦皮鞋,那時候羅斯6歲。羅斯父親小時候也擦過皮鞋,所以父親教她怎麼樣才能把皮鞋擦得亮亮的。他告訴羅斯,擦完鞋後要征求顧客的意見,如果他不滿意,就把皮鞋重新擦一遍。
隨著年齡的增長,羅斯要幹的活也增加了。羅斯10歲的時候還負責收拾餐桌,幹勤雜工的活。父親笑容滿麵地告訴她,在他雇傭過的勤雜工中,羅斯是幹得最好的。
在餐館裏工作使羅斯感到自豪,因為她拚命地幹活正是為了全家人能生活得更好。但是父親明確地指出,要想成為餐館工作人員中的一員,羅斯就得達到一定標準,她必須準時上班,手腳要勤快,並且要禮貌待客。
除了擦皮鞋外,羅斯在餐館幹的其他活都是沒有報酬的。有一天羅斯做了一件傻事:羅斯對父親說他應該每周給她10美元。父親回答說:“好啊,那麼你一天在這兒吃的三頓飯的飯錢是不是也應該付給我呢?你有時帶朋友到餐館來喝汽水又該怎麼算呢?”父親算了一下說,羅斯每周大約欠他40美元。
羅斯至今還記得服役兩年後回到家裏的情景。那時她剛被提升為上尉,羅斯自豪地走進父母的餐館,父親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勤雜工今天休息,晚上你搞搞衛生,怎麼樣?”羅斯心裏想:我是不是聽錯了!我現在已經是美國軍隊裏的一名軍官了!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對父親來說,我還是餐館的一個夥計。於是她就拿起拖把拖地去了。
給父親幹活羅斯覺得值得,應該把集體放在首位,不管這個集體是家庭、餐館還是“沙漠風暴行動”組織,都是一個樣。
習慣點拔:
人們往往把希望要做的事業看得過於高遠。其實再偉大的事業,隻要從簡單的工作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便能達到它的頂峰。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很有必要隨時倒出鞋子裏的那粒沙子。生活中,將你擊垮的是一些常瑣碎的小事,而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體驗:當災難突然降臨時,人們偉因為緊張、恐懼,本能地產生一種巨大的抗爭力量。然而,當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困擾你時,仿能就會束手無策,因為它們是生活的細梢末節,人們一般都不會注意它。然而,正是這些看似柵足道的小事,卻能不斷地消耗人的精力。
成功的猶太人認為,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正所“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那些總想著做大事,而對小事不屑一顧的人是不會取得成功的。猶經常教育他們的孩子,要想做一個有誌有為的年輕人,必須自覺地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即做一件很微小的好事也比視善小而不為的人強,因為“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