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更要有做法35(1 / 3)

4、 不做金錢的奴隸,管好財富

錢是一麵窺視人格的鏡子

在2000多年的流散曆程中,猶太人曆經迫害、放逐乃至屠戮,卻終未被同化,這和他們所擁有的金錢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為一個民族一旦掌握了金錢,她便掌握了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她不僅可以用金錢對付外族的侵略和演化,還可以利用金錢增加抵抗的力量。

聰明的猶太人把錢當做一柄雙刃劍,既認識到錢可以讓人生存,也認識到錢可以腐蝕掉一個人的靈魂。所以,猶太人認為,錢是窺視人格的二麵鏡子,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高尚。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卑微。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猶太人中間廣為流傳:

在一個安息日,三個猶太人來到耶路撒冷。他們身邊帶著過多的錢,不太方便。於是大家商議把所有的錢埋起來,然後就出發了。結果,其中一個人偷偷地溜回來,把所有的錢都挖走了。

第二天,大家發現錢都沒有了,便懷疑是自己人幹的,但又沒有證據證明是哪個人,於是,三個人便一起去所羅門王那裏請求仲裁,所羅門王向來以斷案英明著稱。

所羅門王了解事情經過後,什麼話也沒問,隻是說:“我這裏也有道題解不開,請你們幫忙解決一下,然後我再為你們裁決。”

所羅門王的問題是這樣的:

有個女子和一個男人訂了婚約。但不久,她又愛上了另一個男子。於是,她便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約並願意給未婚夫一筆錢作為賠償。這個男青年沒有要賠償金,而且痛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姑娘家境富裕,很不幸被一個老頭拐騙了。後來,姑娘對老頭說:“我以前的未婚夫不要我的賠償金就和我解除了婚約,所以,你也應該如此待我。”

於是,老人也同樣答應了她的要求。

所羅門王講完故事後,就問姑娘、青年和老頭,哪一個的行為叫人稱讚。

第一個認為,男青年不強人所難,連賠償金也不要,其行為可嘉。

第二個認為,姑娘為了愛情,有勇氣和未婚夫解除婚約,其行為可嘉。

第三個人說:“這個故事叫人摸不著頭腦,那個老頭為了錢誘拐姑娘,可卻沒有拿錢就放她走

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於是,所羅門王大吼一聲:“錢是你偷的!”

然後,所羅門解釋道:“他們兩人關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愛情和個性。而你卻隻想到懶而這正是小偷的職業敏感,所以你是小偷。”

猶太人的這則故事說明對於錢的態度是一個人人格高低的體現,高尚的人由於注重道義而往往忽視錢,而品行卑劣的人心中隻有錢而沒有道義。在現實生活中,猶太人也往往根據一個人對於金錢的態度判斷一個人的品行。

也許你現在貧窮,但隻要你勇於進取,不怕艱辛,終有一日你也會出人頭地,擁有輝煌成就。

梅隆家族是美國的超級巨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它壟斷了新興的製鋁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梅隆財團第一代創始人托馬斯·梅隆則是這份家業的開拓者。梅隆家族祖祖輩輩生活在愛爾蘭鄉間,雖有很好的土地,但仍然比較貧困。托馬斯·梅隆14歲時的一天,他在種蕎麥時,在犁過的田上發現了一本散落的《本傑明·富蘭克林自傳》,從這本書裏,托馬斯看到了像他一樣的普通人,也可以富有教養、通達事理、出人頭地。他後來寫道:“我看到了富蘭克林,他比我還窮,但憑著勤奮、節儉,他終於變成了才識出眾、睿智果斷、富有而又聞名的人物。”從此,一種不安躁動在他心裏,那就是富蘭克林吸引他去思考而放棄土地。這個偶然事件對托馬斯的影響貫穿其畢生,43年以後,當他最終建造起象征他事業頂峰的銀行大廈時,他沒有忘記在人形山頭的中央,矗立起一座鐵製的富蘭克林塑像。

習慣點撥:

勇氣,鼓舞你麵對困難;勇氣,幫助你衝破阻力;勇氣,陪伴你走向成功。

生歡喜多少事,笑看天下幾多愁。

我們從小就在作遊戲。遊戲的本身,就是在不斷戰勝挫折與失敗中獲取的一種刺激與歡樂。假如沒有挫折與失敗,再好的遊戲也會索然無味。人生就如一場遊戲,但我們作為其中的玩家,真能像在現實的遊戲中嗎?人們玩遊戲時的心態是尋找娛樂,是帶著挑戰的心情去麵對遊戲中的困難與挫折的。你麵對強大的對手,不斷地損傷受挫,但越是如此,你越發興頭十足。試想,倘若人們在生活中,也用這麼一種積極向上的遊戲心態,那麼失敗與挫折也就不會顯得那般沉重和壓抑了。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能將挫折變成一種遊戲,以便讓痛苦沮喪的心態超然快活起來呢?其實二者並無差別,隻是人們在遊戲中身心放鬆,而在生活中過於緊張罷了。於是,在遊戲中你可以體味在麵對和戰勝挫折的歡樂。同樣,隻有你將生活中的挫折視為遊戲,才會從中體味積極人生的快樂……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在陽光普照的公園裏,許多小孩正在快樂地遊戲,其中一個小女孩不知絆到了什麼東西,突然摔倒了,並開始哭泣。這時,旁邊有一位小男孩立即跑過來,別人都以為這個小男孩會伸手把摔倒的小女孩拉起來或安慰鼓勵她站起來。但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小男孩竟在哭泣著的小女孩身邊故意也摔了一跤,同時一邊看著小女孩一

邊笑個不停。淚流滿麵的小女孩看到這幅情景,覺得也十分可笑,於是破涕為笑,倆人滾在一起樂得不可開交。

5.收獲榮譽,生命煥發光彩

人生一世,我們總是緊握雙拳而來,平攤雙手而去。我們想緊緊抓住人生這枚硬幣,必須先要學會怎樣鬆開手放棄一些東西。知道該舍棄的應大膽舍棄,該抓住的要毫不猶豫地抓住。正如想要熊掌就必須放棄魚一樣,想要成功必須要犧牲享樂。

格林斯潘的父親是紐約頗有名氣的股票經紀人,母親是不起眼的店員,一個與數字為伍,一個與藝術結緣。他從父母那兒繼承了兩份不同的天賦:數學和音樂。

格林斯潘剛上小學時,有一次和母親到紐約一座森林公園遊玩,年幼的格林斯潘抓著幾個五顏六色的氣球一路跳著唱著。

母親休息時從包裏取出一隻精致的口琴吹起來,林間響起悠揚的琴聲。

格林斯潘瞪大眼睛,沉浸在樂曲中,母親停止了吹奏,小

格林斯潘伸手想要抓住口琴,卻又無法舍棄氣球。他看看氣球,又望望母親手中的口琴,左右為難。母親朝他慈愛地笑著,靜靜的幾秒鍾後,他鬆開了氣球,接過母親手中的口琴。氣球從他的頭上飄起,飄向遠方。格林斯潘學會了吹口琴。口琴帶他走進了迷人的音樂中。吹起口琴的那一天,格林斯潘學會了選擇。

中學畢業後,格林斯潘考進了著名的紐約米利亞音樂學院。不久,他陷入深深的苦惱中,因為他在音樂方麵長進不大,並且厭倦了音樂。恰在此時,他發現自己對數學和經濟卻有著濃厚的興趣。正當他無所適從時,想起了曾經放飛的氣球。他毅然地退了學,轉而進了紐約大學商學院。

1948年格林斯潘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兩年後,他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並到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987年,格林斯潘被裏根總統任命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成了一位重要人物。

格林斯潘的兩次放棄對他最後的成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第一次放飛氣球,格林斯潘就不會有第二次的選擇,更不會有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