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四,通過重音削弱對方的抵觸情緒。
使用重音是與人溝通過程中,為達到準確表達而常用的手段。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試驗:20個人圍成一個圈,隨機指定其中一個人為龍頭,由他想一句話,低聲轉述給左邊一人,此人再向左傳,以此類推,等這句話再傳回龍頭耳中時,與他原先說出那句話早已大相徑庭,不知所雲了。從頭到尾一字不差的一句話,語氣、神態、聲調,尤其是重音的位置不一樣,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蘇聯著名的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過:“重音就像人的食指,指示著節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詞。”重音的所在,一般也就是說者所要突出的重點所在。強調重音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語音和感情色彩也不同。例如“你聽得懂嗎?”這個句子,如果“懂”沒有加強重音,那麼隻是一般性的詢問,如果加強重音說出來就變成了反問,並帶有輕視的思想感情。
重音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一是語法重音,就是按照句法結構特點說出的重音,一般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用意。二是強調重音,就是為了突出某個語意,表達某種強烈情感而將句子中某些詞語音量加大而說出來的重音。〖JP〗
第五,盡量不要正麵批評。
當麵指責別人,這會造成對方頑強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他則會真誠地改正錯誤。
其實,許多時候批評的效果往往並不在於言語的尖刻而在於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藥加上一層糖衣,不但可以減輕吃藥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願意接受。批評也一樣,如果我們能在必要的時候給其加上一層“外衣”,也同樣可以達到“甜口良藥也治病”的目的。
永遠躲開正麵的批評,這是必須要記住的。如果有這個必要的話,我們不妨旁敲側擊地去暗示對方,對人正麵的批評,那會毀損了他的自信,傷害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側擊,對方也會知道你用心良苦,他不但接受,而且還會感激你。
〖ML〗〖BT3〗6.對同事的說服要語義委婉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人都會有缺點,都會犯一些錯誤。所以,我們在與人交談或共事時,一定不能揭人短,或指責其錯誤,應委婉地誘導他做出正確的決定。
某單位一位科員利用工作之便私吞公款600多元。這件事反映到主管他們的一位副科長那兒。他想:處理要考慮到維護幹部黨員的威信,從輕處理為好。於是,他便以這位科員平時工作表現較好為理由,做出了免於退款,隻在支委會上做檢討的處理決定。
這件事傳開後,職工們沸沸揚揚,議論紛紛,說這樣處理太輕,沒有達到真正教育那位私吞公款的科員和警告他人的目的。許多職工還親自找到那位副科長,要求加重處罰,但這位副科長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這時,科長出差回來了,科長接受了群眾的建議,召開科務辦公會議,複議此事,但在會上卻沒有人吭聲。此前,科長已經了解了情況,會上冷場的原因他是知道的。他想:自己的老搭檔處理那位科員的意見是不當的,但若在會上直接去說那位副科長,效果肯定不好,很有可能讓副科長認為自己是在拆他的台。如寓說服於建議中,他也許會接受。所以,他首先肯定了副科長的工作動機是好的。副科長聽後,心裏為之一震,大氣消了大半,開始平心靜氣地思考問題。談論了一會兒,科長用建議的口吻對副科長說:“關於處理那位科員的事,要顧及後果。如讓這位同誌退回公款,並在黨內公開檢討錯誤,他今後再管別人,腰杆就硬了,這樣處理是不是要好些呢?”副科長思忖片刻,緊皺的眉頭鬆開了。他想:同樣一個動機,科長的方法比自己好,達到了動機與效果的統一。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連聲稱讚科長的處理方式好,使人茅塞頓開。這時,副科長帶頭同意科長的建議,重新嚴肅地處理了這個問題。事後,群眾無不稱讚副科長工作配合得好。〖JP〗
所以,說服同事盡量做到委婉,彼此互不拆台,這樣就能達到有效說服的目的。
〖ML〗〖BT3〗7.對朋友的說服要真城中肯
〖HT4"H〗第一,多製造見麵的機會。〖HT〗
為了及早開始說服,你應該多製造一些機會與對方見麵。人類都是如此,熟悉之後對方就會漸漸對你敞開心胸。當然,這其中無論是哪一次會麵,你的表情和態度都要溫和豐富,千萬不可麵無表情或態度惡劣,否則對方根本不會搭理你的。
你的談話不可以造成對方負擔,更不要讓他們產生反感。為了達到此一目的,切忌在談話一開始時就直接涉及說服主題,最好可以簡單談談其他話題。不過,這一點是可以依據對方的性格而進行調整的。千萬要注意的是,自始至終,你都應該保持溫和的態度,必要時可以順從對方。
想要讓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每次告別前的表現尤其顯得重要。在每次告辭之際,你要千方百計地讓對方感受到你很想再見到他們,不過最好不要直接說出來。即使之前的對話與你某些觀點仍有部分相違背,也不可讓對方留下壞印象。因此,告辭之際更要記得麵帶笑容,記得與對方握手或揮手告別。這樣對方會覺得你這個人很溫和,很有禮貌,較容易產生想再進一步與你洽談的念頭。
如此一來,你的說服工作一切就緒,要不了多少工夫,對方就會“招架”不住你的攻勢而俯首稱臣,使你的說服大獲全勝。要記住,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主動權。
第二,充分利用彼此的相似因素。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際吸引中相似性是個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年齡與性別、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教育水平、職業、籍貫、興趣、價值觀、信念、態度等的相似,其中以態度、信念和價值觀最主要。因為相似的人彼此容易溝通,較少因意見傳遞的困難而造成誤會和衝突。即使是初次見麵,也有“相見恨晚”的親切感。所以,在說服別人之前,要努力在雙方的經曆、誌趣、追求、愛好等方麵尋找共同點,誘發共同語言,為交際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進而贏得對方的支持與合作。但這種“套近乎”也要講求策略,否則,不看對象、時機地隨便“套近乎”,很可能越“套”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