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說服的技巧16(1 / 3)

18

要想成功地運用“心理共鳴”法,就應準確地揣摩對方的心理活動,能預測對方的思想感情變化。若是盲目地拿對方的經曆跟自己的現狀進行類比,很有可能會激怒對方的,遭到對方強烈的反駁。所以,你必須先了解對方。要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ML〗〖BT3〗8.後發製人的說服技巧

大多數人要使別人同意他自己的觀點時,將話說得太多了,尤其是推銷員,常犯這種錯誤。盡量讓對方說話吧,他對自己事業和他的問題,了解得比你多。即使你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也要向對方提出問題,讓對方講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你也許會很想打斷他的講話。但不要那樣,那樣做很危險。當他有許多話急著說出來的時候,他是不會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聽著,抱著一種開放的心胸,要做得誠懇,讓他充分地說出他的看法。

使對方多多說話,試著去了解別人,從他的觀點來看待事情,就能創造生活奇跡,使你得到友誼,減少摩擦和困難。

記著,別人也許完全錯誤,但他並不認為如此。因此,不要責備他。試著去了解他,隻有聰明容忍、特別的人才會這麼做。

別人之所以那麼想,一定存在著某種原因。查出那個隱藏的原因,你就等於擁有解答他的行為、也許是他的個性的鑰匙。

試著忠實地使自己置身於他的處境。

如果你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的情況下,我會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反應?”那你就會節省不少時間及苦惱。戴爾·卡耐基指出:“若對原因發生興趣,我們就不太會對結果不喜歡。”

吉拉德·黎仁柏在他的《打入別人的心》一書評論說:

“在你表現出你認為別人的觀念和感覺與你自己的觀念和感覺一樣重要的時候,談話才會有融洽的氣氛。在開始談話的時候,要讓對方提出談話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聽者,你要以你所要聽到的是什麼來管製你所說的話。如果對方是聽者,你接受他的觀念將會鼓勵他打開心胸來接受你的觀念。”

〖ML〗〖BT3〗9.說服人不要直言不諱

某甲是一公司的中級職員,他的心地是公認地“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職。和他同年齡、同時進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調獨當一麵,就是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另外,別人雖然都稱讚他“好”,但他的朋友並不多,不但下了班沒有“應酬”,在公司裏也常獨來獨往,好像不大受歡迎的樣子……

其實某甲能力並不差,也有相當好的觀察、分析能力,問題是,他說話太直了,總是直言直語,不加修飾,於是直接、間接地影響了他的人際關係。

其實“直言直語”是人性中一種很可愛、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質,因為也惟有這種直言直語的人,才能讓是非得以分明,讓正義邪惡得以分明,讓美和醜得以分明,讓人的優缺點得以分明。隻是在現實社會裏,“直言直語”卻是有這種性格的人的致命傷,理由如下: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說話時常隻看到現象或問題,也常隻考慮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慮旁人的立場、觀念、性格。他的話有可能是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裏。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語”對方明知,卻又不好發作,隻好悶在心裏;鞭辟入裏的直言直語因為直指核心,讓當事人不得不激活自衛係統,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懷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語不論是對人或對事,都會讓人受不了,於是人際關係就出現了阻礙,別人寧可離你遠遠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直言直語;不能離你遠遠的,那就想辦法把你趕得遠遠的,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靜。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一般都具有“正義傾向”的性格,言語的爆發力及殺傷力也很強,所以有時候這種人也會變成別人利用的對象,鼓動你去揭發某事的不法,去攻擊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這種人總要成為犧牲品:成效好,鼓動你的人坐享戰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為別人的眼中釘,是排名第一的報複對象。

所以,在現實社會裏,直言直語是一把傷人又傷己的雙麵利刃,而不是劈荊斬棘的“開山刀”,有這種直言直語個性的人應深思,並且建立幾個觀念:

對人方麵,少直言指陳他人處事的不當,或糾正他人性格上的弱點。這不是“愛之深,責之切”,而是和他過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語也不會產生多少效用,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心堡壘,“自我”便藏在裏麵,你的直言直語恰好把他的堡壘攻破,把他從堡壘裏揪出來,他當然不會高興!因此,能不講就不要講,要講就迂回地講,點到為止地講,他如果不聽,那是他的事!

對事方麵,少去批評其中的不當。事是人計劃的、人做的,因此批評“事”也就批評了“人”,所謂“對事不對人”,這隻是“障眼法”。除非你力量大、地位高,否則直言直語隻會替自己帶來麻煩!如果能改變事實,則這麻煩倒還值得;如果不能,還是閉上嘴巴吧!如果非講不可,也隻能迂回地講,點到為止地講,如果沒人要聽,那是他們的事!

〖LM〗〖ML〗〖BT3〗10.盡力回避人性的弱點

戴爾·卡耐基曾經指出:人類的天性是渴望被肯定,反感被否定。無論一個人錯得多麼離譜,在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沒有人會責怪自己任何事。〖JP〗

心理學家的試驗證明,在學習方麵,一隻有良好行為就得到獎勵的動物,要比一隻因行為不良就受到處罰的動物學得快得多,而且更能夠記住它所學的。人類也有著這同樣的情形。我們用批評的方式,通常並不能夠使別人進步,反而常常會引起憤恨。

毋庸置疑,這是人性的一個巨大的弱點,雖然未必合理,卻是不可改變的。所以,我們隻有承認並尊重人性的這個弱點,想辦法繞開它,而不是去冒犯它。

做錯事的人隻會責怪別人,而不會責怪自己。因此當你很想批評別人的時候,我們要明白,批評就像家鴿。它們總會回來的。我們還要明白,準備糾正和指責的人,可能會為自己辯護,反過來譴責我們;或者,像文雅的塔虎脫那樣,他會說:“我看不出我怎樣做,才能有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