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諸葛重生(2 / 2)

在諸葛亮養病期間,朱高熾曾多次過來陪他聊天,經常講故事給他聽。至於他二哥,三哥根本就不曾來過。諸葛亮知道,由於身份的區別,兄弟間的情感,都會被埋藏在無底的宮廷製度下。

徐氏對諸葛亮更是關愛有加,讓他感到了真實的母愛。諸葛亮從小就父母雙亡,戎馬一生,而現在隻有躺在徐氏懷裏,才感到片刻寧靜。他經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智謀天下公認,可是現在卻沒有半點抱負,隻想平平常常的了完此生。

可是老天好像故意和諸葛亮作對似的,對他的願望根本不理不顧。諸葛亮來到這世上一年後,也就是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一病不起,一月後與世長辭。臨死前下詔封皇太子朱允文繼位,並命令諸王不得回京奔喪。

朱棣得到消息後,便率領一千護衛,趕赴京師。想借奔喪為由,帶兵入京,伺機奪取他夢寐以求金鑾寶座。這次為完成他的夢想,他已孤注一擲。朱棣始終相信命運掌握永遠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早已發下遺詔,諸王隻可在封國內要遙祭,不得進京奔喪。這一舉動完全出乎朱棣的意料,打亂了他原本的計劃。衡量當前的狀況,朱棣便悻悻的帶兵離開。

朱棣離開淮安的第六天,朱允文便在南京繼位,並任用方孝儒,齊泰,黃子澄共同參政,他們三人都是有學識,富理想,勇於改革的人,雖然缺乏處理政務的經驗和領導統禦能力,但也不失為朝廷的忠良輔臣。

朱允文在方孝儒三人的幫助下,一反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政策,而是雷厲風行的銳意削藩。建文帝在剝奪王藩後,便將矛頭直指燕王朱棣。朱棣命心腹謝貴任北平指揮使,掌握軍權,命張帆為北平布政使,掌握日常行政權,並將燕王府護衛精銳調往開平,命宋忠率兵三萬人馬駐守北平。在這嚴峻情況下,朱棣決定起兵造反,奪取大明江山。

“沒想到朝廷速度會這麼快,先生我們下步該怎麼走呢?”朱棣坐在燕王府外殿正中,笑著向旁邊的一倒吊三角眼,淡黃皮,形如病虎的僧人問道。這僧人便是朱棣的第一謀臣道衍。道衍除了研習佛教經典,還廣為涉獵儒家之道,黃老之術,陰陽之說及兵法等,並且還無時無刻不在注意世局動態。在馬皇後喪禮上,他被朱棣那與眾不同的風度深深地吸引住了,朱棣也被他的才華所驚動,一朝風雲會,君臣自心腹,兩人一拍即和。

“我想這正是我們出師的大好時機,朝廷削藩政策已十分明確,我們再不出師,就得坐以待斃,但是此次出師,決不得以反對建文帝為旗號,這樣我們是得不到天下人支持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朝廷此次削藩的動作是建文帝身邊的近臣提出來的,我們就可以以天子受到奸惑為由出師,所以我說有時候忠臣反而是奸臣!”道衍飲了口茶,潤了潤喉嚨道。

朱棣一聽遂眉開眼笑道:“先生以為要怎樣的旗號為好?”

“清君側!”道衍一臉正色的道。

“好個清君側,實在是太妙了!先生真是我的良師啊!”朱棣高興的大叫道。

“哈哈哈……王爺過獎了!不過我們現在還有一事要做。”道衍也大笑道。

“噢,先生所言何事?”朱棣疑惑的問道。

“不管怎麼說,我們這次起兵都是謀反,為了順應天意。王爺必須送一小王爺去嵩山少林寺鎮住天龍首,以求上天賜福於我軍。等到順利奪取帝位後,王爺可再接回小王爺,不知殿下意下如何?”道衍緩緩的道。

“就按你說的辦吧!明天我便派人將四王子高曦送到嵩山少林!”朱棣一聽,便點頭道。他在眾王子中,對四王子朱高曦最不喜愛,因此這事當然就落到諸葛亮身上了。

諸葛亮本想平靜的過完此生,可是上天不遂人願。當他聽到消息時,並沒有多大反應,但徐氏卻多次向朱棣求情,可是朱棣心意已絕,再也不能挽回。諸葛亮也因此走上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