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人恒愛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應該擁有仁愛之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的成員,在社會交往中須用一顆仁愛之心來維護這個和諧的社會。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愛的概念,他的人生也會變得非常黯淡。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悲慘命運,更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無形的壓力和沉痛。
人生在世,要懂得多施善行,多做善事,有一顆善良的仁愛之心。仁愛之心不僅會給人帶來溫暖,也能撫慰人的心靈。做人就應該始終擁有一顆仁愛之心,這樣不僅能讓自己充滿溫暖,更能讓別人體會到你的濃濃愛意,大大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往往,你在細微之處的仁愛之舉就能無形中得到人們的喜愛,為你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
擁有仁愛之心,說起來是非常簡單,但是做到位卻是相當困難的。在曆史長河中,孔子的弟子子皋因為自己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在危險的時候使自己的性命得到了挽救;他還能以己度人,用仁愛去影響和感化他人,讓更多的人也懂得以仁愛之心去幫助以及包容身邊人。
春秋時期,孔子是衛國的宰相。他的弟子子皋是一個監獄的監獄長。子皋勤奮敬業、恪盡職守、愛民如子;同時執法如山,從不徇私舞弊,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最可貴的是,在執法公正公平的同時,還常懷有一顆仁愛之心,也因此經常受到老師孔子的嘉獎,更能得到民眾的讚揚和擁戴。
有一次,一個人犯了法,根據當時的法律,子皋要將犯人的左腳砍掉。在執法行刑的時候,子皋非常痛苦,臉上流露出憐憫、悲傷的表情。
俗話說,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君子,就有多少奸佞小人。孔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治理國家,這樣的做法不免就會得罪一些小人。於是,這些人就聯合起來在衛國國君麵前詆毀孔子,說:“孔丘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和能力,他的弟子也都個個不凡。但是他功高蓋主,根本不把主公放在眼裏,主公可不能不防啊!”
衛君聽信了這些奸佞小人的讒言,馬上下令逮捕孔子。
幸虧孔子事前得到了消息,收拾東西,急忙逃走了。與此同時,他連忙派人通知了他的弟子,弟子們也都陸續逃走了。
可惜子皋是最晚得到消息的人,當時已經來不及逃走了,追捕的人已經把他的住處團團包圍。就在這個危急時刻,那個被子皋砍掉左腳的人出現在子皋麵前,他現在已經是把守城門的守門人。子皋心裏正想著:這下自己肯定是逃不出去了,等死吧。出乎子皋意料之外的是,這個人不但沒有落井下石,記恨子皋,反而要解救他。隻見這個失去了左腳的守門人把子皋藏在了一個地下室裏麵。官兵們四處搜索,都沒有找到子皋,於是就向守門人打聽。守門人朝東邊指了指,告訴他們子皋向那個方向逃走了。官兵們信以為真,急忙朝東邊追去了.
到了半夜,守門人還送飯給子皋吃,子皋被守門人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但是怎麼也想不通守門人為什麼會救他,就好奇地問他:“之前,我按照國家的法令把你的左腳砍掉了,現在正是你報仇的大好時機,可你為什麼還要冒這麼大的險來救我呢?”
守門人真誠地回答道:“您當時雖然砍了我的腳,但當時您是按照國家的法律在公正地執行。我知道,您在給我定罪的時候,反複權衡了法律條文,希望能對我減輕處罰,我很清楚這一點。當行刑的時候,我從您的臉色可以看出,您的內心很痛苦,這一點我也是知道的。我救您,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您有一顆仁愛之心,是一個為百姓著想的好官,這就是我救您的理由。”
正是因為子皋具有一顆“廣施博愛,不計回報”的仁愛之心,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守門人。在他最危險的時候,守門人挺身而出,也用自己的仁愛之心救了子皋一命。可見,仁愛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能減輕他人帶給自己的傷害,泯去仇恨,從而化險為夷。
仁愛之心是可以學習的,就像我們需要一個好的榜樣,然後照著榜樣去做,從而改變自己和影響更多的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隻要有一個人在助人為樂,就會有很多人受到影響,使整個社會都籠罩在這種大愛的氛圍之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說一種不求回報的仁愛精神。佛教中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所以說,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但唯獨不能缺少仁愛之心。每個人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但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先讓自己擁有一顆仁愛之心,無私地去幫助他人。隻有這樣才能讓仁愛在更寬更廣的範圍裏傳播開來。
有時候,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善行就會一傳十、十傳百,鑄成大愛的人生舞台。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往往比別人得到的幸福多得多。自己對別人施善換來的幸福,不僅可以讓他人變得更加快樂,也能讓自己以高尚的品格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