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其實沒有什麼公平與不公平。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想法也就不同了。單純的思想永遠最美,而且好處無所不在。沒有農藥的簡單食品,最健康;純天然的布料,最環保。世界在變,我們也必須跟著改變。換一種生活態度,刪繁就簡,生活自然就變得恬淡舒適了。
聞風、聽濤、看泉……這些都是我們享受到的簡單之美。隻要我們抽出一點時間,佇立在山水之間,品味著如詩如畫的水墨色彩就是一種簡單的幸福。
唐朝天寶元年,李白上京趕考。當時的考官是太師楊國忠,監考官是太尉高力士。這兩個人都是貪財之人,很多考生就投其所好,給他們送禮。但是李白卻不屑於靠送禮來求取功名。結果,雖然李白文思泉湧、洋洋萬言、倚馬可待,但還是落得個名落孫山的結局。
時隔一年之後,唐玄宗收到番邦寄來的一紙國書。隻見上麵都是鳥獸圖形,跟圖畫一般。所有人都看不懂這封國書所為何物。唐玄宗拍案大怒,大聲嗬斥:“你們都是飯桶!食君之祿,竟然不能為君分憂。給你們三天時間,如果不能解答出這篇國書,朕就讓你們統統丟官罷職!”
文武百官想破了頭,卻還是解讀不出這封國書。這時候,有人推薦了李白。唐玄宗馬上把李白接到宮中。李白看了一遍,冷笑著說:“番邦在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割讓給高麗國176座城池,他們就會來攻打我們!”
唐玄宗一聽,大為驚訝,馬上和身邊大臣商討退敵之策。但是唐玄宗發現李白鎮定自若,就問他有什麼辦法。
李白說:“此事不難,隻要修書一封,高麗就會不戰而降。”
唐玄宗非常高興,見李白一紙文學就化解了國家危難。唐玄宗當即說:“卿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又能替朕排憂解難,朕就封你為翰林學士吧!”在這之後,唐玄宗還設宴款待了李白。
第二天,李白進殿寫詔書時,看到了楊國忠和高力士,不由想起當年科舉時這兩人對自己的刁難,心裏一陣怒火。李白就對唐玄宗說:“微臣有個不情之請……”
正趕上唐玄宗心裏高興,見李白麵露難色,就說:“不管你有什麼要求,隻要朕能辦到的,就一定滿足你。”
李白再無顧忌,就說:“臣懇請皇上恩準,讓楊國忠為臣研墨,高力士為臣脫靴。這樣臣才能文如泉湧,寫好文書。”楊國忠和高力士聽到這句話,恨得牙齒咯咯作響。
唐玄宗先前已經答應了李白,雖然這個要求有些過分,但是隻得同意下來。
楊國忠壓製住心中的怒火,耐著性子給李白研墨,並用雙手捧起硯台;高力士則是畢恭畢敬跪在李白邊上,幫他脫鞋,脫完之後,還用雙手捧著,靜候一旁。
李白寫的詔書字字珠璣,切中對方要害,番邦使節嚇得望風而逃。
李白的仕途可謂青雲直上,正是春風得意之時。但是他卻主動上書唐玄宗說,他不喜歡這種束縛的生活,就主動離開了皇宮。
自此之後,李白訪遍名山大川,與詩酒為友,過起了閑雲野鶴般的生活。不斷創作出了很多奇幻瑰麗的詩篇,終成一代詩仙。
李白在經曆了宦海沉浮之後,終於明白自己想要的還是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他受不了朝廷中的束縛,於是,便“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了。在這種簡單生活的陶冶下,創作出了氣勢如虹的詩篇,浩浩湯湯、瑰麗奇詭,真可謂“千古風流一謫仙”!
這個世界,美譽如指尖的薄暖,浮名若雲影的輕涼,即便會絢麗,但似煙花,難以長久。隻有“一生無是無非,燒清香,吃苦茶,安閑過日子”的生活,才是人生至境,如水揚清波,如風過疏林。每一個看起來都很清淡的日子,但卻是心頭的日子,潛著香、藏著甜,是自己真正活過的每一天。
一個人是否幸福快樂,和他手中權力的大小、財富的多少並不成正比。然而,就是有那麼一些人,盲目地追名逐利,進而錯過了沿途美麗的風景;對那些簡單的快樂,他們卻視而不見。其實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那些簡單的快樂,往往才是我們最需要的。
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說過:“生活中最珍貴的,不是知識而是行動。”如果你想讓自己度過幸福快樂的一生,那麼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去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好。天上皎潔的月光、山間溫潤的清風、頭頂雪蓮般的雲朵……這些都是簡單快樂的載體。其實,真正的快樂就在身邊,簡簡單單,不加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