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策略叫妥協41(2 / 2)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如果執著於過去的錯誤,就會耿耿於懷、放不開,並且限製了自己的思維,也限製了對方的發展。即使是背叛,也並非不可容忍。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誌在交往中占據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寬容是一種幸福。我們在饒恕別人的同時,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所以說,寬容是一種看不見的幸福。寬容更是一種財富。擁有寬容,就擁有了一顆善良而真誠的心。它在時間推移中升值,它會把精神轉化為物質。選擇了寬容,便贏得了財富。因此,隻有用一種比大海還要寬廣的胸懷去對待人生、對待他人,生活才會變得更精彩。

寬容待人能為自己帶來幸福

缺乏寬容,人與人之間將會永遠處於積怨難消、疑慮叢生、猜忌報複的惡性循環之中,永遠無法和諧相處,無法凝聚;缺乏寬容,幸福之花就沒有生長的土壤和綻放的空間。

馬克·吐溫傳記中有一段記述了一位寬容的老人。

馬克·吐溫在三十五歲時,愛上了紐約的一位年輕的奧利維亞·L·蘭登小姐,並且贏得了她的芳心,隻是結婚還有個條件:必須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老蘭登先生是個很有社會地位的人,他說他對這個來自遙遠西部的小作家的為人一無所知,他不能答應這門婚事,除非馬克·吐溫能夠提出幾份由西部知名人士寫的證明他品行端正的材料。

馬克·吐溫立即寫信到加利福尼亞州,請求六位他認識的知名人士(其中包括兩名牧師和一名學校校長)給他寫材料。不知是因為馬克·吐溫的作品諷刺抨擊了美國社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還是這些先生們的嫉妒心在作怪,他們寄來的材料對求婚者極為不利。其中一位牧師竟預言:“我確信,這個年輕人不久就會爛醉而死,進入醉鬼之墳。”盡管如此,馬克·吐溫還是把六份材料如數呈交給了老蘭登先生。

“看來,你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朋友也沒有了?”老人看完材料後目光嚴厲地問道。

“顯然是一個也沒有。”馬克·吐溫老老實實地答道。

老人神色變得溫和了,說道:“不過,假如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你能把這樣的材料送給我,這就證明了你是一個誠實的人:不隱諱別人對你的看法。其次,這又證明了你是一個勇敢的人:竟敢在求婚的場合亮出對自己不利的材料。別管它,把這些材料丟到一邊去吧!我比他們更了解你,既然你沒有朋友,我就來做你的朋友!和我的女兒結婚吧!”

蘭登先生的寬容使女兒終於得到一個好丈夫。女兒婚後生活十分美滿。

所以,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學,總結了這樣的成功人生理念:缺乏寬容的人,難以贏得歡樂與幸福;缺乏理智的人,常常會自己品嚐悔恨與痛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