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2008-12-31(周三)金邊(Phnom Penh)
對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人而言,柬埔寨首先使我們聯想到的,是新聞紀錄片。西哈努克親王與莫尼克公主是那個年代真正的“電影明星”。置身灰藍色的海洋,少女們在電影院的黑暗中,急切等待一位公主的微笑:那渾身散發著讓她們陌生因而加倍吸引的優雅明媚,那一款款保守然而浪漫的西裝裙,點燃了幹枯心靈裏對美最初的希冀。莫尼克是真正的公主,在那時的國人心中。(唯一的困惑是,公主怎麼已婚,會陪伴在一位矮小的男人身邊。)
親王與公主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在鏡頭下漸漸老去。世界正在發生巨變,清溪般和緩流淌的生活突然洶湧、加速,我們隻能身不由己地被卷裹著,踉蹌向前。親王和公主的身影,淡出我們的視線……再見到他們,已是在自家的電視屏幕上,西哈努克的頭銜已從親王變成了國王,播音員用鏗鏘的畫外音為我們翻譯這個男人的鄭重宣告:柬埔寨結束內戰,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國家。總伴隨身邊的莫尼克公主並未出現,明亮的新聞燈照出國王的滿臉皺紋、滿頭銀發,才驚覺,歲月的輕舟,已過萬重山。公主終於成為王後,有了自己的皇宮、子民,有了微笑最適合綻放的場合。隻是,她已韶華不再。
來柬埔寨之前,這個國家給我的唯一印象是倜儻風流,是百媚千嬌,是流亡者的高貴與落寞。這一切,隨飛機著陸的一刹成為夢境般的往昔。在皇宮參觀時,我曾試圖眺望不對公眾開放的那部分,想象裏麵是否住著一位老去的公主,然而,寂靜的建築守口如瓶,拒絕泄露任何秘密,仿佛用磐石般的沉默提醒著:神話的時代已經過去,真正的柬埔寨在你眼前——就是這滿街紛亂,貧窮與發展同樣無遮無攔。憐憫也好,痛心也罷,都是高高在上的精致情感,這個國家不需要這些。
金邊作為首都最不同於其他國家首都的地方是:它並不端著首都的架子(換句話說,缺乏首都應有的氣勢)。這座城市有的是空地,有的是廣場,卻並未烘托出令人震懾的威儀,相反,每個廣場都散發出漫不經心的雜亂,容納人們無所事事地晃悠、花費不多的娛樂,及興致盎然的打望。很快,我們便加入住處附近廣場上的“納涼大軍”,享受起久違的遊手好閑樂趣來。
從獨立紀念碑這個城市的心髒地帶出發,我們用腳步一點點理出城市枝枝蔓蔓的輪廓脈絡。廣場斜對麵的巷子裏有家安平茶室價廉物美,笑容可掬、會說華語的老板娘省卻了我們多少點菜的困惑與麻煩。從客棧出來沿街走一段,有家冰激淩專賣店,透著國營大店的寬闊敞亮、矜持傲慢;除Tuk-Tuk之外,還有更廉價的交通工具,隻要你向柬埔寨人看齊,毫不猶豫招呼一位戴棒球帽的摩托車司機,就能用1000~1500瑞爾的價格,讓他載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俄羅斯市場一去再去,髒亂差的環境不使人擔憂反令我狂喜,因為這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性。一切都是毫不講究、粗放的:汽油灌進可樂瓶賣,電視音響堆放在街邊,再灰頭土臉也無損其代表現代化的趾高氣揚。無數的小商小販、時刻準備著圍攻遊客的司機們、還有從頭到腳泥猴般的流浪兒,如果他們鍥而不舍的乞討讓你厭惡,那你就太不了解柬埔寨,太不了解這個國家的國民性,從老練的“乞丐王”變回天真無邪、在臭水塘邊快樂打鬧的孩子們,不過頃刻之間。
為什麼我們總擺脫不了獵奇心理;為什麼我們總是臆想著所謂戰爭傷痛;為什麼一個飽經滄桑國家的複蘇,人民臉上輕快的笑容,會招來“好了傷疤忘了痛”的責難?該檢討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懷揣著居高臨下憐憫心理的遊客們,一廂情願幻想著用幾個銅板的付出,換來“救世主”的良好感覺,獲得指責別人忘恩負義的特權。
P深知作為一名逛書店狂人,我最大的樂趣,是在一個城市裏發現一家有特色的書店。正好我抵達的前一天,他騎車在街上亂轉,邂逅一家對柬埔寨而言華麗過分的書店:Monument Book Store(紀念碑書店)。今天上午的一大任務就此確定,尋訪這家書店還有一個現實目的:騎行需要非常詳盡的地圖,尤其城鎮間的公裏數。在老撾境內時他跟Peter、湘薇合資購買到一份非常好的老、柬地圖,分手時地圖被Peter他們帶走。本來他想著,既然老撾都能買到這麼好的地圖,來柬埔寨再買一份應該不是什麼難事。誰知一路上再未碰到好書店,直到這家Monument Book Store,可惜地圖要價10美元,P覺得太貴,又剛抵達金邊,想著等我到了一起考察考察,實在找不到便宜的再買不遲。兩天下來,除在俄羅斯市場見到不少印刷拙劣的盜版地圖外,再沒看到哪兒有地圖賣,看來這10美元,怎麼都省不下來。
書店隻是偶然發現,具體位置也記不真切了。幸好金邊的道路構成並不複雜,除幾條主要大街,如西哈努克大街(Preah SihanoukBlvd)、毛澤東大街(Mao Tse TongBlvd)之外,就是數以百計由數字構成的小街與主幹道交叉,規律是:東西向的街道越往南數字越大,南北向的街道越往西數字越大。掌握這個規律,不說對我們這些外地人認路有多少幫助,至少走錯方向,能通過數字的增減,及時糾正。P跟著感覺走,我跟著P走,書店沒找到,先發現一家免費圖書館——不,應該說,閱覽室更恰當:這是一條頗為小資的街道,酒吧、西餐廳一家挨著一家。走過了,眼睛的餘光才捕捉到“Book”一詞,趕緊倒回去,發現牌子上寫著“OPEN BOOK——Reading room for all”(開放圖書——公共閱覽室)。我正在門口張望著,一位年輕柬埔寨小夥迎了出來。我問他這閱覽室是免費的嗎?他說是的,裏麵的書來自各方捐贈,對所有人開放,並熱情邀請我和P進去看看。房間裏的書並不多,完全沒有分類,倒是語種林立,其中我還發現一本中文的《一千零一夜》,小夥子看我抽出這本書,興奮地指指我,又指指這本書說:“Yes,Chinese!”(是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