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8:2009-01-25(周日)Kamphaeng Phet(甘烹碧)—Sukhothai(素可泰)79公裏

通常在中國,進入一個城市的前奏曲總很冗長:好端端的公路變得凹凸不平、疏於維護;路邊垃圾成堆,人群密集,這便意味著到了城鄉接合部;得穿過這讓人不得不走走停停的“三不管”地帶,城市的輪廓才漸次展開,並且先以粗放的形式呈現,各種建材城雲集路的兩邊,建築物雜亂無章;城市再大點,就高架橋林立;連帶的,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而到了泰國,進城儀式僅剩下車流,有時還是一座橋,借過橋完成對一座城市最初的巡禮,頗具古風。這裏沒有城鄉接合部,沒有建材城,相反倒有Tesco、Lotus之類的大型超市,摩托車修理之類“因路而生”的專業店鋪,表明你即將抵達一座摩托車利用率很高的城市。城市與城市之間,除間或的路邊攤外,村落很少。一路騎行腦子閑著也是閑著,竟思索起泰國的農業問題來:這麼大片大片的稻田是怎樣被耕種的?泰國的農業是精耕細作型還是已發展成北美那般大型機械半工業化,抑或正處於微妙的過渡階段?這時候,會有一點懷念柬埔寨一路連綿不絕的村落,和此起彼伏孩子們Hello、Bye .Bye的叫喊聲。當時我曾總結出一個有趣的發現:靠近公路邊的孩子叫Hello的居多,而我們騎古吳哥那兩天,經過的偏僻村落,Bye .Bye聲總追隨我們的自行車,不絕於耳。些微不同的背後是否潛藏著教育程度的差異?不管怎麼說,我是沒機會弄明白心中的疑問了,這些叫聲和村落一起,在泰國消失於無形。國家發達些是不一樣,人們不會少見多怪——對我們這倆在公路上稍嫌異類身影的出現,也隻會表現出含蓄的好奇,僅有一群摩托飆車族,在路邊亭休息時,熱情地向我們揮手打招呼。

早晨五點過就開始有鞭炮響,我還沒反應過來是華人新年的緣故,因為甘烹碧不像Nakhon Sawan,進城時並未感受到什麼過年氣氛。起床後出門逛市場,一路上鞭炮聲此起彼伏,飯館裏早早擺滿了各種“年菜”,市場裏豐富的貨品和小販們忙碌的身影,都顯得喜氣洋洋。回到旅館,看主人一家正在擺放給祖先和神佛的供品,這才明白當地風俗,是從一大早就開始放鞭炮,而不像中國是從大年三十夜裏12點才開始,講究個“爆竹聲聲除舊歲”——東南亞一帶很多風俗都還深受中國的影響,又在流傳過程中摻入地方特色,漸漸走樣。

今天的目的地是古城素可泰,在這樣一座城市過春節也很不錯,並且路途不遠,隻有79公裏。去素可泰是一條沿山林蜿蜒的101公路,比昨天騎的1號公路又窄了一些,但車也少了許多,好多路段安靜得甚至聽得見鳥鳴,還有樹蔭不時的庇護。騎了一陣,停下來喝水,我問P幾點了,他說已經11點了,我吃了一驚,因為在我的感覺中,還以為隻有10點過。P的解釋是:“說明你很享受騎行這個過程,不知不覺忘記時間。”同樣的問題昨天我也問過一遍,他的回答一模一樣,敢情這是設定好的程序?

路上有兩點值得一記:一是一輛皮卡車停下來跟我們說話,原來車內的一對年輕男女邀請我們搭車去素可泰,可我們的體力狀況不錯,沒有理由偷這個懶,便婉拒了。二是碰到一撥全副武裝的騎行隊伍,還有花哨的後備補給車跟著。P說他在網上查到,參加這種騎行團從清邁騎到曼穀,14天行程收費1000多美元,很貴的。相比之下,我那輛極不專業、前麵還帶籃子鈴鐺的二手車,簡直就跟去市場買菜的“大嫂用車”一樣隻能遭專業人士的嘲笑和鄙視。這趟騎下來,它也算小兵立大功,怎麼我都要把它運回中國,它可是輛有“曆史功勳”的英雄車啊!

中午找到一個風水極佳、立在水中央的亭子,吃竹筒飯,又幹上了我們的“老本行”——麵包抹花生醬夾黃瓜,隻不過從法棍變成了吐司,之後還煮了咖啡,真是舒坦得無以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