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二十天過去了,女兒曬黑了許多,飯量也大增,不再偏食了,吃什麼似乎都很香,最可喜的是她再不睡懶覺了,每天都能早早地起來,布置給她什麼活兒,都能很快完成,不像在家時要麼跟我講條件,要麼磨磨蹭蹭地半天也幹不完。
回城前,張永泉有點兒不好意思地對我說:“這段時間,我讓你女兒吃了不少苦頭,你這個做母親的心疼了吧?”
我點頭承認,但還是很感激他:“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孩子確實變化了不小,改掉了不少毛病。”
“許多家長也知道讓孩子吃點兒苦好,可一到實際中,他們又心疼起孩子來了,不忍看著孩子吃苦或不知不覺地讓孩子少吃苦。其實,給孩子補這補那,都不如補點兒苦,孩子隻有品嚐到了苦,才會珍惜甜,就像你女兒嚐到了挨餓的滋味,就知道了烙餅的味道其實也不錯。別小看這吃苦,裏麵學問大著呢。能吃苦的孩子,忍受力就強,碰到挫折也不怕,慢慢地做事情的毅力就有了,自立意識潛移默化地就培養起來了,成功的機會自然就多了……”張永泉侃侃而談他家教的秘訣——“吃苦經”。
其實,在日本、美國和英國等許多國家,都早已把“吃苦”列為孩子小時候必修的一門功課,他們采取了很多讓中國的父母們驚訝的“苦難教育”方式,刻意磨練孩子。細細想來,作為當今中國的父母們,確實有必要果斷、科學地給孩子們補充一些苦,多給孩子一些苦的刺激,因為這不僅能讓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意誌品質,能磨練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進而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回到城市的家中,我又想方設法繼續給女兒補了一些“苦”,並讓她在苦中找到快樂,找到趣味,找到“甜”,在“苦”中,鍛煉了她的體力、智力、心理承受力,使孩子的綜合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
你也可以做得出類拔萃
那是一個飄雪的冬日, 他所在的那家企業,在風雨飄搖了許久後,終於徹底地倒閉了。 他正為四處求職無著而苦惱著,遠在家鄉縣城一隅的高中同窗阿水突然光臨。
幾語簡單的交談後,他驚訝地得知:連續三年高考落敗的阿水,經過幾年默默地打拚,如今已是文壇頗有名氣的自由撰稿人。
想當年, 他和阿水都喜歡舞文弄墨, 他倆的作文常常是老師課堂講評的範文。隻是阿水的數學和外語成績一塌糊塗,沒考上大學也就順理成章了。
後來, 他得知阿水去了補習班,又連著考了兩年大學,結果總分都沒過線,便徹底地放棄了進大學中文係的夢想。出了校門,阿水找工作找得比他還艱難,他先後賣過報刊、在縣城圖書館打過雜兒、當過縣電台的通訊員,後來幹脆做起了自由撰稿人。
阿水輕描淡寫地問他:“猜猜, 我現在一年的稿費能掙多少?”
他連著猜了幾個數字,阿水都笑著搖頭說“NO”,最後口氣輕鬆地告訴他——他一年純收入50萬元。
他不禁目瞪口呆了:要知道,那相當於他曾工作過的那個有數百名職工的企業經營最好的時候,半年才獲得的全部利潤啊。
“你幹得真是太棒了啊!” 他不由得連連慨歎。
“其實這根本沒什麼,有句話說得好——隻要肯拚搏,誰都可以擁有一份獨特的優秀。明天我領你去見識一位成功者,相信他真實的經曆,會給你上一節更生動的人生經營課。”阿水的自信感染了他。
於是, 他和阿水來到了市郊的一座現代化的養雞場,拜訪了那位名震海內外的“養雞大王”。采訪過程中, 他對眼前這位名叫林深的農民企業家的成功,敬佩得簡直要五體投地了——因為他是從50隻雞雛起步, 幾經挫折,後來又憑著200萬元的高風險貸款,經過短短8年的艱苦打拚,現在已擁有了15個大型養雞場、30多個相關的分公司、個人純資產逾億元,把自己的品牌雞蛋賣到了美國、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大大小小的市場……
當問及他的學曆時,林深不無羞澀地告訴他們——他最高的學曆是初中肄業。但他接著說出的一句話,卻讓他一生難忘——“沒有一流的學曆,也可以幹出一流的成績,誰都可以做得出類拔萃,隻要願意努力,善於努力。”
沒錯,同窗阿水和這位農民企業家相似的成功之路,都在告訴他:隻要不放棄心中的夢想,從眼前的點滴做起,用智慧和汗水去打拚,就一定會搏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優秀……
從那年的冬天開始,他不再消沉,而是認真地對待麵前的每一件簡單的小事,幹好手頭的即平凡的工作。短短的幾年間,一連串的成功,也神奇也降臨到他的頭頂——並非師範院校畢業的他,竟成了教學成績顯著的“名師”,從中學調入中專,後來又調到了大學裏。業餘時間,勤奮筆耕,和阿水一樣成了眾多報刊競相約稿的撰稿人。如今,他已經獲得博士學位,成為那所重點大學裏的知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