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男人喜飲。人們相信他們是最善豪飲的人,這其實有些誤解。人對酒精的依賴程度以及化學處理能力,即肝髒的分解能力,蒙古男人與漢族老大哥並無區別,遠沒有俄羅斯人那麼能喝。我在牧區見過許多不能飲酒的男人,原因很簡單,不愛喝。事實上,一個集體嗜酒的民族,不出五代就會消亡。隨著體能和智能的遞減,酒精會在遺傳基因中把一個民族消滅掉。在成吉思汗親手製訂的“大劄撒”中——這像拿破侖法典一樣,是一部律條和行為規範的全書,規定子民不得留戀杯中物。他早就發現,對蒙古這樣一個隨時準備攻擊、撤離、馬馳而家搬的民族來說,酒是大敵,而非朋友。蒙古人飲酒的形象,特別是捧著潔白的哈達,用銀碗獻酒的情景,是寫歌詞的無聊文人杜撰出來的,也是地方政府為了開放搞活策劃的花樣。蒙古人的哈達是獻給至尊的長者的,譬如活佛。平時珍藏箱裏,別說摸,連看一下都很難得。他們怎麼會捧著此物到處勸一些不相幹的人飲酒呢?然而,現在的確有一些穿蒙古袍的人手捧哈達獻歌獻酒,這往往是旅遊開發項目中的一種,名日“民族特色”。

蒙古男人最後一個特色是“懶”。放牧、蓋房這些重活固然由男人完成,但這隨季節而為。平時,他們絕不染指任何家務。早上起來,蒙古男人要喝茶,這是一天重要的功課,喝兩三個小時並不算長。而擠奶、做飯、燒茶、管牲畜、撫育老人孩子這些繁重的勞務,由女人擔當。當女人做這些事的時候,男人連睬也不睬。他們恐怕一生中也沒有認真觀察過蒙古女人做事的辛勞。在牧區,會看到許多腰身傴僂的老年婦女,那是曆經勞役所留下的印記。而男人倘若協助(僅僅是協助)做一些家務,會被認為“那怎麼行”,甚至婦女也會這樣認為。因此,做一個蒙古女人很苦。而蒙古男人對待家務的傲慢態度,遠不及南方男人熱衷“買、汰、燒”更合乎人性。

成吉思汗曾經說過,我的子孫不可居住在城市裏麵。為什麼不可以居住城裏,是怕他們喪失體能抑或純樸的天性?成吉思汗沒有言明。城市是各路優秀人士聚居之處,也是各種誘惑映眼之處。不妨說城市是吞噬礦石、吐納金屬與礦渣的熔爐。就蒙古男人而言,居於城市,會把一些比較不好的品格暴露出來,比如熱衷於權力以及爭鬥,使民族先天的優秀品格蒸發。他們容易自卑,容易沽名釣譽,膜拜官場秘術,而不是以平靜的寬大胸襟對人對己,這恐怕是成吉思汗當年憂慮的理由之一。自然,立身都市渦流,目接十色,耳聞百聲,謀事立身,還能保持純和的心境與樸素的本色,對任何民族的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