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走上前去,用手敲敲,又假意的細細看看,才道:“是陶管沒錯,不過……。”
抬起頭來,看著霍原初,道:“有些不對啊。霍郎中,是不是弄錯了什麼?”
李治心裏本來就有氣,一聽霍原初又捅了簍子,一指李逸,點點手指,不悅道:“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就直說,不需要問誰。”
“是!”
李逸恭敬道,伸手點點兩個侍衛,讓他們把兩根陶罐搬了過來,然後口對口排好,接著才一指接口處,道:“太子殿下請看,陶管是埋在地下,所以接口處就要求嚴實,不然的話長久下去,水從接口處滲漏,將導致接口周圍的泥土掉入管中,久而久之,將堵塞管道,使管道失去排水的作用,另外一方麵,也會導致地麵塌陷,長久就會破壞管道。時間一久,地下的管道將完全失去作用,一旦遇到大雨,西市可就成為一片汪洋。下官當初想的用陶管是沒錯,可還有一個小小訣竅,就是一頭大一頭小,在埋設的時候,小頭可以插入大頭,管內壁又持平,再用麻繩將管口周圍塞嚴實,用下官先前說用東西混以砂石包住管頭埋於地下,便不會出現漏水的情況。而如此現在這般的話,即便在小心,估計在埋設的時候管頭就沒辦法對齊,管內高低不一。就會出現先前下官所說的情況。”
霍原初頓時目瞪口呆,怎麼也沒想到小小的陶管也被他用來說事,要知道以前用來排水根本就沒用過,所以根本就沒想到那麼多,那裏知道其中還有如此的訣竅。
而李逸說的也不過是一個很普遍的東西,在以後作為地下排水管道,就中國而言主要是地下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又分為汙水和雨水,雨水因為汙染小,同時流量大,所以一般采用混凝土管,大小根據當地的降雨量和管道的主次之分而定。混凝土管由於相對比較笨重,因此都不長,管道和管道之間接口就會采用混凝土包裹。而汙水由於量不大,而且存在高峰期,所以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也就是俗稱的雙壁波紋管。此種管材兩頭便是一大一小,連接時在凹縫處套上橡膠圈,然後將小頭用輪滑之類的拉進大頭內完成組裝,在壓力的作用下橡膠圈將起來很好的密封作用來防止漏水,避免汙染地下水。
唐朝可沒可以生產雙壁波紋管的技術,更加沒有什麼橡膠圈,於是李逸的構想陶管依舊如波紋管一樣,一大一小,插進去之後用麻塞實縫隙,用混凝土包裹管頭,依舊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千百年之後很淺顯的工藝,但一旦到了唐朝,即便作為工部中還算年輕有為的霍原初也絲毫不知道其中的訣竅,而李逸在解說的時候又僅僅說用陶管,怎麼連接卻並未說,閻立本又怎麼看霍原初不順眼,也沒打算提醒他的意思。在加上當初圖紙被燒廢,他連看圖的機會都沒有,而且又是他讓人燒毀李逸的宅子,所以也隻能說自作自受。
倒黴的霍原初不知不覺就成了替罪羊,等到李逸指出那裏犯錯了才恍然大悟過來,頓死,額頭上不由的冒出了細細的汗珠出來。
原本心裏就已經很不爽李治更加不悅。
現場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凝重起來,所有人都閉嘴,更加不敢有人出來求情,不僅僅霍原初,即便其他人也沒絲毫的想到,估計唯一想到的就是李逸,即便想反駁,卻發現根本無力反駁。
李逸卻仿佛視而不見一樣,接著道:“另外,施工的順序上麵也有問題,安裝排水管,就必須破壞道路,一旦道路破壞,影響了其他材料的運輸,另外一方麵,由於埋設之後地麵未完成,地麵又軟,在運送材料的時候很容易對地下的管道造成破壞,可埋在地下難以查出來。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在所有的房舍,台階等都修建完畢之後,在修路之前才埋設,材料的話可以燒製,但最好不運進來,免得不慎造成損壞。所以,接下來還得有勞霍郎中去告知一下窯廠,要他們暫停燒製。”
“霍郎中,你可聽清楚了?”
李治仿佛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下官聽明白了!”
霍原初忙道,現在哪裏還有他反駁的份。
“哼!”
李治冷冷一哼,又朝前走去。
霍原初站在原地,動都不敢動。
李逸也快步走了幾步,路過霍原初時,低聲道:“霍郎中,這就當是你燒了我宅子的回禮,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