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世紀,著名的羅馬演說家西塞羅指出,在菲狄亞斯頭腦中“有著—個非常美好的宙斯的形象,以致驅使這位藝術家能創造出一個栩栩如生、和藹可親的眾神之王的形象”。在這裏,眾神之王的威嚴表現在神像頭部的各個方麵,使得每一個相信自己來到了宙斯身旁的人從心底裏產生一種敬畏感。菲狄亞斯是怎樣達到這種效果的呢?

從這座雕像建造完起,它就被稱作古代雕塑黃金時代的傑作。對雕像的保護據說是由菲狄亞斯的後代來負責的。傾倒橄欖油的奇怪風俗,按波薩尼亞斯的說法,可能是因為神廟潮濕的環境引起象牙的嚴重開裂,這樣可起到防裂作用。到公元前2世紀中期,情況變得特別糟糕了,於是南部邁錫尼城的雕塑達摩芬農應聘修理這尊雕像。據說他幹得很漂亮,可能就在此時安放了四段圓柱放在座位下麵,以便撐住下麵的雕像,使其不致因太重而倒塌。

大約與此同時,即在公元前167年前,塞琉西王國國王安條克四世獻給宙斯神廟一塊“用亞述的編織花樣和腓尼基骰子裝飾”的羊毛簾幕。這塊源於近東的簾幕可能掛在雕像的背後,其重要性已足以使波薩尼亞斯對它作出評論了。正是這位安條克,他掠奪了耶路撒冷的所羅門神廟並且下令將它改名為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在安條克從所羅門神廟中掠奪的財寶之中,一定有可能在室內張掛一目大幔帳。因此,斷言這就是安條克獻給他的奧林匹亞的眾神之王的簾幕並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

雕像一直引起那些崇拜宙斯的人們的敬畏與驚歎。它建成之後過了450多年,羅馬帝國皇帝卡利古拉(公元37~41年在位)按照那些劫搶希臘藝術珍品的羅馬征服者之習慣,渴望在羅馬擁有該雕像。工匠們被派去設計運輸此雕像的方案,但雕像“突然發出的大笑聲震塌了腳手架,工匠們也被嚇得四散而逃”。卡利古拉傳記的作者蘇埃托尼烏斯喜歡把他所熱愛的這位皇帝的故事與仇恨交織在一起。但這座雕像卻不能永久保持不受褻瀆,公元391年,基督教會贏得勝利,牧師們說服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禁止異教徒舉行朝拜宙斯的儀式並關閉了神廟,奧林匹克運動會也被勒令停辦。奧林匹亞的這座偉大的聖殿也被棄之不用。

這尊有八百多年曆史的供朝拜的雕像最後被從神廟運送到了君士坦丁堡以裝飾一所宮殿,菲狄亞斯的工作室也被一座基督教堂所取代。大約在公元425年,神廟因大火而受到嚴重損害,公元6世紀,阿爾菲奧斯河改變其航道,整個奧林匹亞地區也遭到了山崩、滑坡、地震和洪水的破壞。一千多年中,該遺址被厚厚的泥沙、碎石掩埋了。遷移到君士坦丁堡的雕像雖幸免於這些災難,但在公元462年,君士坦丁堡一場凶猛的大火燒毀了收藏宙斯雕像的宮殿。當奧林匹亞的這所聖殿由於受到冷落而毀於伯羅奔尼撒之時,這尊非凡的雕像,已知的古希臘雕刻中最偉大的作品也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被毀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