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電閃持續了七天,人們紛紛傳說這是雷公和鯨魚相鬥。雷電過後,海邊的居民看見南海上紅紅的一片,像是血染似的。到底雷公和鯨魚誰勝誰敗,誰也說不上來。
大箭鴉和小令旗
清朝時候,廣東有個石濂和尚派徒弟到海外的大越國去。
航船走到“七洲洋”,看見有很多奇怪的鳥繞著桅杆不停地飛。這些鳥滿身黑毛,跟烏鴉似的,它們的尾翎尤其怪,像是一根根令箭。這些鳥呱呱地叫著,聽來是那麼淒涼,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這還不算,船身周圍的海浪中,突然又豎起了一麵麵小令旗,令旗大約有幾十枝,穿過來,穿過去,有紅的、有黑的、總也不離船身四周。
船上的人越發緊張了:天上有令箭,水上有令旗,我們到底遇上什麼了?
有人說:“誰也別出聲,趕緊趴倒。咱們遇上鬼船啦!”
這時候,天空中烏雲集攏,掀起了風暴。附近的海麵上,似乎有一條黑龍在浪濤中遊來遊去,漸漸逼近了船身。船上的人嚇慌了,連忙點燃硫磺和雞毛,把各種汙穢的東西往海裏扔——那時候的人迷信,認為這樣做可以避邪。
真也巧,扔了這些東西以後,大家心神安定了一些,再看“黑龍”,似乎不往船邊遊了。
又一個晚上,陰雲遮天,星月無光。突然,船後的海麵上迸發了一片火光。火光很大,像山上燃起的野火,照得船帆紅彤彤的。
火光越來越近,水手們嚷起來:“糟啦!這是大海鰍的目光。咱們的船舵掛在它身上啦!”
據說海鰍有數十千米長,大嘴一張,吞隻船就像吞條小魚一樣容易。船上的人又慌了神了,水手們不停地用木棍“梆梆”地敲打船幫,舵手們竭盡全力扭轉舵把。一直鬧到二更天,航船總算脫離了海鰍。那閃閃的火光越來越遠,漸漸消失了。
瞧瞧!那時候出個海可真不容易,真真假假、堪稱驚險萬分呢!
唐高宗為什麼要尊重鯉魚
公元650年,唐高宗頒布了一條法律:禁食鯉魚。如果在捕撈過程中捕到鯉魚,必須放生,誰要捕鯉、吃鯉,便會挨60大板。為什麼要禁食鯉魚呢?那是因為皇帝姓李,“李”和“鯉”同音,鯉魚便在唐朝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尊重,地位好比皇親國戚。不言而喻,這條荒唐的法律對於漁業——特別是春秋以來以鯉為主要對象的養魚業是一個打擊。不過在公元690年,也就是武則天稱帝的那年,這條唐律被廢除了。因此,“禁食鯉魚”這條法律危害漁業的時間最多不超過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