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海史話:人海和諧共生之路31(2 / 2)

漁姑說:“不管你是皇帝也罷,乞丐也好,既然到了我們這裏,先要設法讓你喂飽肚子。”誰知姑娘此言一出,乾隆皇帝頓覺腹內空空、饑餓難忍了。

不一會兒,灶頭冒起了青煙,飄來了一陣陣誘人的魚味香。再待一會兒,姑娘端上來一碗番薯幹飯,還有兩隻菜。一隻菜是清蒸豆腐渣,上麵放著四條蝦魚;另一隻菜是一碗湯,湯裏漂浮著幾條鮮嫩的蝦魚和蔥綠色的菠菜。雖說乾隆此時已饑餓難忍,但因久居內宮,從未見過此魚,倒也不敢貿然下筷。姑娘說:“捕魚人家,窮鄉僻壤,實在沒有什麼好招待。”又說:“這是龍頭魚,是海島人常吃的漁鄉菜,別看其貌奇特,但卻鮮嫩無比,可口入味。”

見姑娘這麼說,乾隆皇帝就不再猶豫,忙下筷挾魚。誰知,魚一入口,那魚肉兒軟骨無刺,嫩白柔滑,幾乎連硬梆梆的番薯幹都滲透著濃濃的魚鮮味,還未等他細細品嚼,已一古腦兒咽下去了。他越吃越好吃,一口氣吃了三條蝦,扒了半碗飯,再用勺子喝了一口蝦湯。哈,那魚湯鮮呀!鮮得連腳指頭都跳起舞來。

乾隆問道:“請問漁家,這是何魚?什麼味道如此鮮美?”

漁夫說:“這叫龍頭魚,俗名蝦。據老一輩傳說,它是東海龍王的子孫後代。你看,其頭狀似龍頭,其肉形如珠玉,因幼小生長在龍宮裏,深受龍母的寵愛和瓊漿玉露的滋潤,故長大後,其味特別鮮美。”

乾隆又問道:“這兩道菜不知可有菜名?”

漁夫因無思想準備,一時答不上來,但乖巧的漁姑卻靈機一動,從容說道:“有,當然有。這道菜”,她用手指了指那盆吃得隻剩一條蝦的豆腐渣,“菜名為‘白龍睏雪地’。那道菜”,她又指了指那碗喝得隻剩小半碗的菠菜蝦湯,“菜名為‘龍遊青山’,俗稱‘海龍湯’。”

“海龍湯,龍遊青山?”乾隆聞聽,臉露喜色,拍手叫道:“這菜名太有詩意了,妙極了!”

漁姑笑道:“這菜名不僅有詩意,還很有寓意的!”

“噢!”乾隆聽之一驚,好奇地問道:“請漁姑細說其詳。”

漁姑說:“你看,鋪在盆子上的那些豆腐渣,白色晶瑩,好似一片雪地;而那條蝦魚,形似白龍,俯臥其上,豈非是白龍睏雪地?!”“這……”乾隆略一思忖,忙說:“這比喻倒很巧妙。”漁姑又說:“如果貴客確是皇帝,今日被海盜追逐到這裏,前麵是白茫茫的大海,後麵是大雪封山,豈不類同於這白龍圍困在雪地上?”聽漁姑這麼一說,乾隆皇帝頓時羞得滿臉彤紅,深感慚愧。但細想當時之情境,又不得不佩服這漁姑的機靈和聰明。“若說這‘龍遊青山’?”漁姑突然話鋒一轉,說出另一道菜名的奧妙。“這一條條倒垂的菠菜,卻似一道道蔥翠的青山;而龍頭魚遊弋其中,自由瀟灑,其樂融融,故名為‘龍遊青山’。”稍待一會兒,漁夫又補充道:“若貴客確是皇帝,待大雪過後,脫離困境,重返蘇杭,遊曆名山大川,豈不是‘龍遊青山’了!”經漁姑父女這麼一說,乾隆皇帝頓時心情開朗,龍顏大悅,胃口大開,把那一碗海龍湯喝得底朝天,把豆腐渣和僅剩的一條蝦魚也全部吃光,似乎還意猶未盡呢!其實,那個貧困的漁家,因冬天海上多風浪,很少出海捕魚。他的家裏,除了早上用小網捕上的僅有的幾條蝦魚外,再也拿不出第二樣菜肴來招待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