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蘇步青 生性淡泊的數學家(1 / 2)

——為學應須畢生力,攀高貴在年少時

蘇步青生活勤儉,樸素艱苦,對後代學生的發展學習十分的關注,在浙大任教二十餘年,又在複旦任教數十年,一直以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端人才為己任,受到學生們的愛戴。此外蘇步青還是中國微分幾何學派的幾位創始人之一。

改變命運的一課

1902年9月,蘇步青出生於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小山村中。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晚清的變革的動亂之中,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古老的華夏古國隨時都有被帝國主義瓜分而滅亡的危險。

當時,蘇步青的家庭生活十分的貧困,不過父母還是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在這樣的情況下,蘇步青意識到,隻有讀書,才能讓窮苦命運的父母過上好日子。

當時,晚清政府為了免於被帝國主義瓜分,開始了立憲運動,仿照西方的政體模式,進行君主立憲製改革,同時廢除科舉,實行新型的教育模式,蘇步青便進入了新式學堂讀書。

小學上完後,蘇步青又進入了初中讀書,當時蘇步青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會,沒什麼意思。後來,在一位從日本東京留學歸來的數學老師的課堂上,蘇步青徹底改變了對數學的看法。當時那位楊老師並沒有給他們上課,而是給他們講了一些故事,他跟同學們說:“當今的世界,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時代,如今,西方歐美列強借著船堅炮利妄圖想要瓜分我中華,中國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肩負著救國救民的責任。”接著他旁征博引,向同學們論述了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這些技術在國家發展中的巨大作用,而數學又對科學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位數學老師諄諄教誨同學們,為了救亡圖存,就必須要學習好科學,而數學是科學的基礎,要想搞好科學,就必須先學習好數學。這一堂課是蘇步青一生之中上過的最為難忘的課,這堂課改變了蘇步青的一生,讓蘇步青從此同數學結下不解之緣。那一堂課,也將蘇步青從此引上了數學研究的道路。

1919年,中學畢業之後,蘇步青考取了赴日本留學的機會,八年後,蘇步青從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係畢業,並在該校讀研究生,1931年榮獲博士學位。同年三月,應中國著名數學家陳建功的邀請,蘇步青回國任教。

患難見真情

清華大學是當時辦學條件最為優越的學校,清華大學向剛回國的蘇步青提出了邀請,用比浙江大學高出三倍的薪金,聘請蘇步青到清華大學任教。但是,蘇步青卻拒絕了清華大學的聘請,去了浙江大學。

有人問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決定?蘇步青解釋說:“我是浙江溫州平陽人,浙江是我的故鄉,浙大的牌子老啊,陳建功教授是我的良師益友。在我出國前,我們就已經約定好了,回國後一起到浙大教學,共同把浙江大學的數學係辦好。”這一番話,將蘇步青熱愛家鄉、言而有信的美好品德表露了出來。

在浙江大學任教期間,蘇步青先後任數學係副教授、教授、係主任、訓導長和教務長。在這當中,蘇步青同陳建功一起開創了中國的“微分幾何學派”,顯現了辦好浙大數學係的願望。到了1937年,浙江大學數學係的成就,已經引起了各方麵的矚目。在培養數學人才方麵,也表現出雄厚的實力,開始對外招收研究生。當年7月,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抗戰的烽火立即燃燒到浙江大學。與日本進行的淞滬會戰中,因為實力的差距,國民黨軍戰敗,浙江大學隨著國內很多大學向內地西遷,先後在建德、泰和、宜山,直至貴州遵義和湄潭等地區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