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瑪格麗特·麥克布雷剛進入廣播界的時候,想做一名愛爾蘭喜劇演員,結果失敗了。後來她發揮她的本色,做一個從密蘇裏州來的、很平凡的鄉下女孩子,結果成為紐約最受歡迎的廣播明星。
查理·卓別林剛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導演讓他模仿當時德國一名著名的喜劇演員,可他的表演一直都不出色。直到找出了屬於自己的戲路,卓別林才成為舉世聞名的喜劇大師。
在歐文·柏林與奧特雷兩人相識的時候,奧特雷已是很有名望的作曲家,而柏林還僅僅是每個星期隻能賺35塊錢的無名小卒。奧特雷非常欣賞柏林的才華,願付3倍的價錢聘請他為音樂助理,但奧特雷卻說:“你最好別接受這份工作,否則你可能會變成二流的奧特雷,假如你秉持本色努力奮鬥下去,你會成為一個一流的柏林。”柏林牢記奧特雷的忠告,努力奮鬥,最終成為了美國當代著名的音樂家。
我們應慶幸自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應該把自己的稟賦發揮出來。經驗、環境和遺傳造就了你的麵目,不管是好是壞,都要耕耘自己的園地;不管是好是壞,都要彈起自己生命的琴弦。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找與自己類似的人比較,然而拿自己與別人相比是毫無意義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才幹。不斷地拿自己與別人相比,隻能使你對自我形象、信心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產生負麵影響。別人就是別人,我們不能取得那樣的成功也沒有關係,我們要做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為別人而活的人。想想看,一個為別人而活著的人,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首先考慮的是別人對這句話、這件事會做出什麼樣的評價,別人對這種行為是否會產生好感。於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著重於別人對他的看法如何,他所看重的也是別人對他的評價如何。當他得到別人的讚揚時,他就會歡欣鼓舞感覺良好,可是當別人對他提出批評時,他會因此而感到沮喪、萎靡。
為了他人的評價,為了他人的讚揚,為了他人欣賞的目光,為了他人的認可。我們不是為了自己活著!我們必須隨時隨地為他人著想,還要從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所以我們活得很累,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真正意義。
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是要活出自己的本性來。
心靈燈塔
生活需要我們活出本性,因為越是自然的東西就越是具有人性的東西,但是現代人有太多的壓抑和絕望,沒有活出自己的本性。走自己的路,走進自己的精神家園,隻要你活出自己的本性來,就會一身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