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身後跟隨一老一少,精神矍鑠的老人正是宇文述,十五歲左右的少年正是自己的大哥燕王楊倓。
楊侑將注意轉到宇文述身上,要說目前大隋朝誰最得楊廣信任,宇文述當之無愧,群臣之中將楊廣的心思揣摩的最清楚的也是他。
這次南巡可以說宇文述出力最大,上上下下為楊廣消除了不少阻力,但楊廣怎麼也想不到他以後會死在他最信賴的大臣的兒子手中。
燕王楊倓則一副春風得意的神態,這次隻有他跟隨楊廣下江都,這說明他在皇爺爺心中的地位更重,這次南巡大大提高了他將來即位的可能性,臉上的興奮怎麼都藏不住。
由於太子楊昭死得早,燕王楊倓、越王楊侗、代王楊侑都是被楊廣一手撫養大的,就是巡遊外地有時也會帶在身邊,可以說是非常得寵。
楊廣已經五十八歲了,雖然目前看來身體依然硬朗,但是畢竟年歲已高,繼承人的問題早已亟待解決,就目前來看肯定要在太子這一脈選了。
一直以來都是楊侗和楊倓在競爭,在太子**中楊倓的母親和楊侗的母親是親姐妹,入宮最早,勢力最大,而楊侑的母親韋妃一個人勢單力薄,根本沒有多少話語權。
而且楊侗和楊倓的母親大小劉良娣,雖然平時麵和心不合,但是在對外立場格外一致,楊侑由於年幼,再加上母親娘家韋家勢弱,一直是打醬油的角色。
看著楊倓得意的樣子,楊侗不由得冷哼一聲,側目斜視,對楊倓的挑釁視而不見。雖說楊倓暫時得寵,而楊侗也得到了東都留守的機會,這可是實打實的實權,以後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楊廣很快走到近前,看到楊侑兩兄弟不由得露出慈祥的的笑容。楊侑這具身體不由得激動起來,這是自己這具身體的血脈聯係,情不自禁的湧上了心頭,而旁邊的楊侗早已麵色潮紅,若不顧及場合早已撲上前去了。
兩兄弟默默的轉身跟在楊廣的身後,宇文述適時的後退一步,隊列變成楊侗和楊倓並列,楊侑和宇文述一列,後麵的官員依次跟上。
楊侑不由的佩服起來宇文述,不愧為最受楊廣器重的大臣,簡單的一步既不失禮,又交好楊侗,這一退一讓可謂道盡了官場的精華。
楊侑側身打量這個老態龍鍾的老人,雖然已經耄耋之年,走起路來也搖搖晃晃,但依然麵色紅潤,麵目慈祥。然而誰也不會因此而小瞧與他,這位主可是殺人不眨眼的角色,死於他手的大臣可不在少數。
感覺到楊侑的目光,宇文述轉頭看了楊侑一眼,楊侑趕緊頷首致意。
這次宇文述留守洛陽,可以說是東都洛陽的最高實權人物,而楊侑卻是長安留守,從大的方麵來說,宇文述以後就站在了楊侗這邊,雙方以後就是對手,現在在楊廣眼皮底下還是老實點。
巨大的龍舟就在眼前,楊廣的步伐不由得加快幾分,似乎迫不及待的想登上龍舟,直達江南。
隨駕的官員魚貫進入自己的船內,留守的官員全部排隊等待著楊廣的傳召,登上龍舟楊廣反而沉著下來,接連召見了留守洛陽的重臣。
光祿大夫段達、太府卿元文都、檢校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盧楚、宇文述一個個被召入龍舟,而楊侑和楊侗卻如同被遺忘了一般,孤零零的站在龍舟下麵。
雖然是早晨,七月的升起的很早,在太陽下依舊熱的難受,楊侑就在太陽下一邊擦汗,一邊不斷尋思見到楊廣時該怎麼說,想來想去也沒有思緒,要不來個狠的,一哭二鬧三上吊。反正自己現在年幼,先來個哭,然後再鬧,上吊就沒有必要了。
正想著一眾大臣從龍舟下來,一個個眼角淚光閃閃,眼神中流露處留戀的目光,一個老臣還想撲向龍舟,被同來的幾個大臣勸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