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深的井才有溫度(1 / 1)

老家沒有通自來水時有兩口井,一口是淺井,一口是深井。天氣暖和的春夏,我們就用淺井裏的水;天氣冷的秋冬,我們就用深井裏的水。通了自來水後,我們幾乎不用井裏的水了。

有一年春節回家,我特意把自己一年來獲得的榮譽和發表的稿件複印件帶回家,以此彙報我一年來的工作和寫作成績。父親一張一張仔細翻看我的榮譽證書和稿件,一臉自豪。我坐在他旁邊等待他看完後,由衷地誇獎兒子的勤奮與進取。

父親戴著我買給他的老花鏡足足看了半天。然而看完後,他沒有說一句讚揚的話,更沒有說激勵的話。他問我:“在單位裏有沒有比你工作更突出的人?在你所工作的城市有沒有比你發表文章更多的人?”我說:“工作成績比我突出的有很多,但發表文章比我多的人很少。”父親連連點頭說:“不錯,不錯,不過你並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啊。去,到兩口井裏打兩盆水來,你洗洗手。”

我不解地問父親:“為什麼要同時打兩盆水,洗個手用得著兩盆水嗎?打一盆不就行了嗎?”父親說:“去打就是了。”我遵命。水打回來後,父親讓我把手伸進盆裏,然後問我:“兩盆水有什麼不同?”“淺井裏的水很冰冷,而深井裏打出的水很溫暖,不覺得刺骨。”我答道。

“給你出一道腦筋急轉彎吧!一條很長的線在不改變其長度的情況下,怎樣才能使其變短呢?”父親很詭秘地問。這個問題很傷腦筋,我想了半天就是想不出答案。父親一邊抽煙,一邊喝茶,看著冥思苦想的我。看得出,他完全陶醉在自己所出的問題帶給他的深沉之中。

我實在想不出答案,就央求父親告訴我。父親說:“告訴你吧,在這條線的旁邊劃一條比它更長的線不就使它短了嗎?”我恍然大悟。父親莊重地說:“我從報紙上看到,有的作者一年能發表幾百篇文章,你僅僅發表了幾十篇就得意成這個樣子,古人不是說過‘山外青山樓外樓’嗎?比你強的人多的是,相比他們,你取得的成績太微不足道了。就像你剛才打來的兩盆水,淺井裏的水,讓你感到冰冷刺骨,而深井裏的地下水卻很暖和,隻有最深的井才有溫度啊!也隻有最深的井才會被人記住並且經常取水。你隻有更加勤奮,不斷使自己的特長得以發揮,才能趕上並超過比你更強的人啊。”

原來父親讓我打水的良苦用心,竟然蘊含著如此深奧而又樸素的道理。

從那以後,我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成績。因為我知道,我所擁有的隻是一口淺淺的井,而更深的井還需要我不懈發掘,唯有這樣,我才能使自己變得有溫度,溫暖自己,也溫暖他人。

隻有最深的井才有溫度,也隻有最深的井的旁邊才會留下經常前來取水的人的深深的腳印。

有時候人的成功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的能力。生活中深諳人生之道的那些人往往忽略舞台的高低,對他們而言。真正的高低在舞台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