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一提起霍金,相信每個人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位傑出科學大師那永遠深邃的目光和寧靜的笑容。世人之所以如此推崇霍金,不單單因為他是智慧人物的代表,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堅強鬥士。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麵對這位已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餘,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加雷病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您不認為命運讓您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寂靜。
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於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後,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湧向台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們深受感動的,並不是因為他曾經的苦難,而是他直麵艱難時的堅定、樂觀和勇氣。人生如花開花謝、潮漲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如果誰總以為失去的太多,總受到這個意念的折磨。誰才是最不幸的人。
這不由讓我們想起了“常想一二”這句人生箴言。
民國元老、著名書法家於右任飽經滄桑沉浮,卻一生淡泊、榮辱自安。常有友人問及他養生之道,他總是指指客廳牆上高懸的那幅字畫,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寫意的蓮花圖,旁邊是一副對聯。上聯:不思八九;下聯:常想一二;橫批:如意。常言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為物役、患得患失,就隻會被悲觀、絕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負重登山、舉步維艱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慶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終以那份豁達與堅忍去化解並超越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