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合轍押韻(1 / 1)

中國詩詞,對百姓說,是押韻之物;文人,則重其平仄。文人以為,詩作為文學尤物,除意境外,音律合乎法度,正是最難最美之處。百姓與文人對詩詞的看法,統稱“合轍押韻”。

大眾對於標語口號、民謠諺語這些流行語尤重其押韻。押韻便於流走人口,也就能流走民間了。事實上,現代傳播學將以口耳相傳作為傳播方式的訊息,所下定義叫做“流言”。

押韻,對於普通人,仿佛有一種真理性的暗示,即押了韻的,必是可信的。

“九九添一九,耕牛遍地走”,是由節氣論北方農事的謠曲,其真理程度在某些地方確鑿無疑,同時押韻。“拚命幹上三年半,努力建成大寨縣”。這條標語的真理性(其實是事實性)取決於三年之後的結果,但由於押韻,使人士氣在增,因而也令人信服。

在中國,許多政治性的、生產性的、甚至治家方麵的話都押韻。一些是格言,另一些則是謠言。趙樹理筆下的李有才,是利用押韻反抗地主老財的傑出代表。近年,市井流傳某些反映世相或民怨的“順口溜”也由於押韻(至少是押韻,高超處更在深刻的概括力與諷刺藝術)流走大江南北。

某些新產品的問世,企業老板要求廣告商提煉主題詞時,務必押韻。譬如“吃了××寶,身體××好。”這種聯係很愚蠢,因為“寶”與“好”之間的關係是荒誕的,但傳播效果極佳,因為押韻。這種蠢話在電視播出後,自有頑童替你四處散布。

至於合轍,是講究詩文中的平仄,則難得多。涉及漢語中複雜的音律,使漢字排列起來,讀如鍾磬。譬如《周南》中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讀來好聽極了,雖然不算押韻。蘇詞“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亦可手執牙板低吟,比“貧下中農誌氣高,泰山壓頂不彎腰”更加上口。在現今的文藝樣式中,最講音韻的屬昆曲,難怪語法大師朱德熙鍾情此劇,並經常吟唱。正因為其雅,和者其寡也不是怪事。

有人喜歡在今天作古詩,將不合平仄但押韻的五七言堆在一起。某些官員尤喜歡如此,大約可以添些書卷氣。不合平仄的律詩讀起來令人痛苦,遠不及李有才的快板。我的一個朋友執著於平仄,他稱寧可文理不通,也要合音律。其代表作酒後所製,由古句與外國人名連綴。詩雲:“露從今夜白,帕潘德裏歐。將軍百戰死,波隆貝斯庫。江漢思遠客,米開朗基羅。揮劍決浮雲,德欽巴登頂。”此詩合轍,但不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