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2)

這是市委下令取消領導幹部上下班乘公車的第十天。

羅冬青從辦公室朝家走去,邊走邊琢磨,別部長給自己單獨通報的民意測評票數能不能有假呢?要說有假,跟隨別部長來通報情況的處長還拎著一兜子測評票,而且有意無意往自己辦公桌上一推,意思是,票的真實情況可以接受監督和檢查。當然,他們明知即使是有假,作為市委書記也不會拿來一張張去驗證。越是假越真做,倒越沒問題。羅冬青又一想,弄假沒有可能,統計票時還有市委組織部的人參與,那麼,這票相差也太懸殊了。自己的優秀票沒有計德嘉的優秀票多,可以理解,計德嘉畢竟是在這塊土地上經營了二十多年了,那麼推薦常委、組織部長的票,尤熠光遙遙領先,已經超過了到會人數的一半,作為海推幹部,這應是相當有群眾基礎和威信的幹部了。他想起這些天,市裏的新聞媒體常宣傳尤熠光,什麼舍身鬥歹徒,勇救落難少女,什麼人民稱讚的公安戰線好幹部……連續兩三個專題片。尤熠光也確實有些露麵的政績擺在市麵上,史永祥呢?市委秘書長,聽來挺大個官兒,不過是個兵頭將尾,多數又是協助領導工作,很少有獨立出頭露麵的時候。前幾天,翻閱一本省裏下發的各地處理久拖不決上訪案件的材料,其中表揚了計德嘉如何如何重視處理卦仙的上訪案件。聽史永祥講,明明是他處理的,就是因為在最後處理意見上簽了個“同意”的字樣,功勞就歸到了領導身上了。憑著這幾年來積累的用人識人的經驗,盡管與尤熠光缺乏接觸和了解,不管媒體怎麼宣傳,計德嘉怎麼介紹,總覺得在他身上缺點什麼,總是朦朦朧朧從他身上投在自己心裏一些陰影。平心而論,與史永祥在黨校是同學不錯,在考慮讓他做常委、組織部長人選時,心裏沒一點兒私心雜念。史永祥為人正派,政治嗅覺敏銳,能堅持正義,當然,也有他的毛病,耿直尖刻……

他邊走邊琢磨,路上有人打招呼,隻是哼哈點頭擦身而過,史永祥、尤熠光,史永祥、尤熠光……尤熠光,大概確實有些群眾基礎?

他常告誡自己:在對人對事有疑團的時候,要首先用善意去猜測推論。

羅冬青走了一路,想了一路,回家打開門坐在沙發上悶頭喝起白開水來,心裏頭罩上一層陰影。他起初沒怎麼在意,要進屋取鑰匙開門的刹那,又對比起自己與計德嘉的票來,怎麼啦,一向襟懷坦白的自己,怎麼計較起個人得失來。平心而論,我自己的政治素質、心理,來元寶市的所作所為,應該得到群眾和基層幹部的認可了,在去清江任職還沒這樣潛心勞作就得到了高度擁護,那麼,自己在一次次會上講話後那一陣陣熱烈的掌聲都是禮儀嗎?隨波逐流嗎?還是空心掌呢?

羅冬青喝完一杯水,又提起暖水瓶時,史永祥拎著在市場上買的菜走了進來。他一看羅冬青的情緒就猜出了大概,把菜往旁邊一放,說:“冬青書記,我聽到點兒反映,說是尤熠光這小子拉選票。”

“啊?”羅冬青一怔,“怎麼拉法?”

史永祥拿過暖瓶來自己也倒一杯白開水,喝一口說:“有兩個人向我反映,再問就說不知道了。冬青書記,是不是別部長和你通報民意測評票了?怎麼樣?”

羅冬青點點頭說:“是。我們總是說為人民服務,要把為群眾辦實事的心貼緊在元寶大地上。要是人民不買我們的賬,怎麼辦?”他敏感地由這次測評想到了即將召開的黨代會。

史永祥問:“票的情況很嚴重?”

“不理想,”羅冬青說,“參加海推和民意測評的副局級以上幹部共六百八十八人,尤熠光獲推薦常委、組織部長的票是四百二十七票,你僅得票三百五十票,其他就分散在十多個人身上了;我獲優秀測評票四百九十票,計德嘉獲優秀測評票五百七十四票,曹曉林還比我多六票。”

史永祥說:“冬青書記,我建議你,這個票數是無論如何不能對外透露的,要讓組織部把關。”

羅冬青呼口粗氣:“別部長和我通報完情況,還在鼓勵我說我剛來這麼短的時間就有這麼多擁護者,已經不簡單。我說沒有必要,按慣例,這種票兩種通報方式,一是隻向第一書記通報,或者是向四位書記通報。我這一說,別部長沒再說什麼……”

“不是我說尖刻了,”史永祥接過話來,“這是別有用心。我走出辦公室的時候,別部長剛從你那裏出來,我順便禮貌地問了一句要幹什麼去,他身後那位處長說要去和計市長通報一下測評情況。別部長斜了一眼處長,那斜一眼的動作像是有點兒不正大光明。冬青書記,我和你說過,這個別大河原是胡曉冬書記的秘書,胡曉冬和計德嘉關係可不是一般的親密,派上任市委書記來時,胡書記就不同意,省裏硬要派,他也就沒辦法了。說得直白一點,計德嘉往外排擠前任書記,胡曉冬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