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吧,小夥子,要不就算是我借給你們的吧,誰讓我們是親戚呢。”劉教授微笑著,不容推辭地將錢硬塞到他的兜裏。
“您為什麼要這樣幫我們呢?”他激動得手顫抖著。
“因為我知道,有時,一點點的善,就能久久地溫暖一個人,而一點點的錯,也會毀了一個人。你們還這麼年輕,今後的人生還長著呢。”劉教授最後一句話特別加重了語氣。
“沒錯,就是那個冬天的夜晚,因為遇到了劉教授,我對那座城市和人生都有了新的認識,我不再抱怨人情冷漠,不再因為個人的得失而遷怒社會和他人,而更多的是帶著愛意生活。”他在向我講述上麵的故事時,眼睛裏流露著真切的感動。他告訴我——後來的日子無論多苦多難,他都咬牙挺過來了,再沒有產生過一絲的邪念,因為他始終銘記著劉教授那溫柔的目光和那慈愛的叮囑……
聽了他的講述,我的心似乎也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是啊,行走在茫茫人海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的饋贈與接納,尤其來自陌生人的真誠的愛,哪怕僅僅是極微小的一點點,或許僅僅是一抹熱情的微笑,或許隻是一句貼心的安慰,或許隻是舉手之勞的幫助,都可能久久地溫暖一顆心靈,都可能因此誕生許多美好、溫馨的情節。
我相信,冬日裏的那件小事,就像頭頂煦和的陽光一樣,會帶給我們久久不散的溫暖,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感受到愛的神奇與偉大……
學會用幸福造句
那天,去幼兒園實習,我給幼兒班的孩子們出個一道題——用“幸福”造句。
很快,孩子們便造出了一個個漂亮的句子,我一一地把它們抄寫到了黑板上。於是,我看到了這樣一些句子:“媽媽又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我真幸福。”、“爸爸帶我去公園過了一個幸福的周末。”、“爸爸媽媽都愛我,我真是太幸福了。”、“我的七歲生日過得很幸福”、“老師表揚我了,我好幸福。”、“我幸福我的繪畫獲獎了”……
望著滿滿一黑板的造句,我突然意識到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孩子們的造句裏,幾乎清一色地說到了自己的幸福,卻不約而同地忽略了他們的父母、親屬和老師的幸福。
我先表揚了孩子們造句造得漂亮,又把黑板上的一個個“我”字用紅粉筆圈出來,啟發孩子們:“老師從這裏看出來了,小朋友們確實都很幸福,那我想問是誰給了你們這些幸福?”孩子們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老師等等。
我欣慰地笑著追問道:“那他們幸福嗎?”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我繼續啟發道:“那你們給過他們幸福嗎?如果給過,就請小朋友們再造一組讓他們幸福的句子,好嗎?”
孩子們又愉快地造了一大串因為自己優秀的表現,而讓父母、親人、老師及陌生人等感覺幸福的句子。
我進一步引導他們:“小朋友們記住了——幸福,除了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獲得以外,更多的還需要從別人的關心和幫助中得到。別人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我們也應該送給別人幸福。而且給予別人的幸福越多,自己也會收獲的幸福也越多,就像送別人玫瑰,手上也會留有餘香一樣,讓別人因我們而幸福,我們自己也是幸福的。”接著,我又給他們講述了幾個因幫助別人而讓自己和他人都倍感幸福的故事,讓他們明白一些有關幸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