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術創新帶領藍星走向世界(1 / 3)

威海藍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十大玻璃製造商之一,它擁有國際領先的生產工藝和水平的,產品以在線陽光控製鍍膜玻璃、自清潔玻璃、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基板玻璃等高技術含量的玻璃為主,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藍星公司的前身是威海玻璃廠,建於1965年,是山東省最早的平板玻璃生產廠家。可是,在1995年之前,它還隻是一個用最傳統的生產工藝生產最普通的平板玻璃的小企業。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市,被譽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但卻遠遠不是適合玻璃製造企業生存的地方,因為製造玻璃的原材料都需要遠途而來:沙子來自廣東、海南;煤炭來自山西大同;作燃料的重油來自東營、淄博,原料運輸成本高。市場上,藍星玻璃集團陸路銷售半徑狹窄,玻璃在銷售過程中的運輸成本也比較高。此外,在威海市,離藍星不遠,還另外有兩家玻璃廠,藍星的處境可想而知。

1995年,威海玻璃廠正式改組為山東藍星玻璃有限公司。這給經營慘淡的藍星帶來了一絲希望與轉機。果然,在同年,企業就擴大生產規模,建立了山東省內第一條日產300噸浮法玻璃生產線,玻璃產量比過去增加一倍多。可是,這非但沒有給新的藍星帶來效益,反而因為趕上國家壓縮基建投資規模,玻璃供大於求,全國玻璃行業開始了愈演愈烈低價競銷,藍星虧損嚴重。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資源匱乏、成本高昂、市場狹窄的藍星,岌岌可危。

一、初嚐創新,走出困境

1995年底,在市經貿委工作的張昭珩被調進陷入困境的藍星,出任董事長。雖然張昭珩有些猶豫,但是,他在威海市經貿委工作了過5年,係統的學習、總結和分析了許多企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使他對企業的一些問題十分敏感,而且他性格倔強執著,勇不服輸,於是就鼓足了心氣毅然接過了這塊滾燙的山芋。

張昭珩進入藍星,立即開始積極思考企業的發展問題。雖然他不是玻璃產業的技術人才,但是他和企業的領導及技術人員認真分析企業的發展道路。通過研究他們了解到:日本、韓國的玻璃產業在資源和成本方麵同樣沒有優勢,但是卻發展態勢良好,甚至引領了世界行業的潮流。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日韓玻璃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於是,藍星人豁然開朗:在低靡的市場環境裏,技術創新事挽救企業的唯一路徑。

有了發展思路,藍星人說幹就幹。在生產平板玻璃的基礎上,技術人員通過多種嚐試和實驗發現,隻要在在普通鈉鈣矽酸鹽玻璃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吸熱性能的著色劑,或者在平板玻璃表麵噴鍍一層或多層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普通的玻璃就有了吸收紫外線的功能。這種能吸熱玻璃不僅能呈現出美侖美奐的自然綠色,而且還能保持較高的透光率。

1996年9月,這種具有吸熱功能的新產品上市,即浮法彩色玻璃。在同行業廠家還在為無色玻璃的銷路奔忙之時,浮法彩色玻璃因其獨特的顏色和功能很快吸引了人們的實現,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沿著這樣的研發思路,藍星又研發了自然綠、古典綠、青玉綠、韓國綠、F綠、福特藍、藍星灰、現代灰等新品種。就這樣,自主創新的吸熱浮法彩色玻璃讓藍星走出低端產品的陰影,邁出了發展的困境。

二、自主研發,打造品牌

技術創新初戰告捷,大大鼓舞了藍星人的士氣。但是張昭珩等人並沒有滿足,在浮光彩色玻璃熱銷市場的時候,他已經帶領團隊開始思考藍星下一步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