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和談(1 / 2)

江東建業

來到這裏有四日了,孫權卻托口不見。讓我在客店裏百無聊賴。古代不像現代有比較多的娛樂項目,其娛樂也就是下棋,喝酒;大戶人家能看看歌舞,僅此而已。我為了心情好一點,住的地方特意選了一個窗戶靠江邊的客店。鬱悶的時候擺上一壺酒,憑江獨酌,卻也是聊解憂愁。

這一日,去孫權府上求見又無果後回到住店裏不禁大皺眉頭。如此下去該怎麼辦呢?

擺開古琴,輕撫琴麵。想起從小就喜歡研究這個,一直能向往伯牙子期那樣的知音故事。然而琴聲易懂,知音難求。心下不禁淒然。

輕撫古琴,隨即唱出我最喜歡的一首現代詩詞歌《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這首詞配合古琴簡直是相得益彰,這也讓我的心境沉浸在思念中……

“砰砰砰!有人敲門,把我從思緒中拉了回來。

開開門一看,一位青年公子站在那裏。一身白衣,眉目如畫,唇紅齒白;

真是漂亮!要是女的長成這樣應該是美女了吧?我胡思亂想起來,怔怔的看著陌生的來人,並沒有發現自己已經失禮之極了。

那青年公子看我怔怔看著他,白皙的小臉一下紅了,眼中的怒色大盛,手一扯腰中的寶劍,突然發現自己這身裝扮,似乎對方多看幾眼也沒什麼,不過他對一個男人如此,難道有‘短袖’之癖?想到這裏,眼中的怒色稍減,卻多了一絲鄙夷。

看到他拔劍的動作,我猛然間醒過神來。自己盯著人家這麼看太無禮了,即使對方是個男人,那在這個時代也是禮儀所不允許的。

於是趕緊鞠躬道歉。又看到對方眼裏鄙視的眼神,趕緊說明自己沒有什麼怪癖,剛才隻是因為對方長的太俊美了,又似曾相識,才不自製看的入神失禮了。

青年看我誠惶誠恐的解釋也就信了。沒了怒色。聽到我誇他長的俊美時,臉又紅了一下,不過心裏卻很是受用。於是拱手問道:“敢問兄台,剛才在下臨江泛舟聽到有人高歌,不知是不是兄台所作?”

這個時候我已經恢複了正常,故作灑脫的一揮衣袖,“正是在下,公子請坐!在下鄭逸,字文路。還未請教公子名號?”

聽到這裏,青年肅然動容。“兄台高雅!在下孫匡,字季佐。適才聽聞兄台曲歌美妙,隻是在江上有些風浪,不曾聽清,不知兄台能否再彈唱一回?”

原來他就是孫堅之子,孫權四弟。孫權不想見我,也許能通過他想到辦法。

“既然四公子有此雅興,路從命就是!”

於是又把這首明月幾時有唱了一遍,動情之處,自己也陶醉其中。

彈罷抬頭看,卻猛然發現孫匡臉上清淚欲滴,淚珠晶瑩剔透,掛在烏黑睫毛上正如細雨過後之露珠,掩映在白皙臉龐之間,顯得格外清豔。不由得一呆,我趕緊震懾心神,收回目光。

孫匡這時也發現一曲終了,忙轉身收拾了一下眼淚。轉過身來衝我笑道:“讓兄台見笑了。隻是兄台此曲為何讓人聽起來頗多傷懷?”

我告訴他每次我談這首曲子的時候想起來隔空的父母家人,心下總是傷感不已,連帶高歌的時候不免把情緒帶了出來,加上曲子本身就是思念親人的意思,所以讓人聽來多有感懷。

孫匡點點頭,也傷感的說起自己的身世;母親早亡,父親前幾年也戰敗身亡。雖然有異母同父的兄弟,然而誌向卻不相容。從小到大很少受到親情的溫暖。今天碰到我大有知音的感覺,加之同病相憐,惺惺相惜。無形中拉近了和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