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似乎早熟的童年(2 / 2)

這正是謝霆鋒原本該成為一個外向者而他卻十分內斂的根本之所在。

幾年的幼兒園生活過去了,謝霆鋒到了上小學的年齡。

有關他這次上學,香港一個頗有名氣的作家在一篇介紹謝霆鋒的文章中說:“霆鋒能考進香港名校——喇沙小學,拉姑用了不少心血,霆鋒成績很不錯,一年級考第四名。謝賢說:‘我以為謝家終於出一個讀書人了。’霆鋒卻原來誌不在此,謝家真正讀到書的人是謝婷婷,現正在溫哥華念大學,並早已立誌不要入娛樂圈。”

其實,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喇沙書院並非非常有名,這所學校創建於1930年,曆史確實悠久,1947~1959年間,一度被征為醫院,學生隻好轉到臨時校舍上課。後來,這所學生出了幾個名人,學校的名聲,也隨即大了起來。其中,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著名影星李小龍以及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後者在香港天文台工作,是香港頗為知名的天文學家。另一個名人便是香港奇人黃,他們在喇沙書院讀的都是中學而不是小學。

謝霆鋒本人對於小學一年級的經曆,並沒有特別深的記憶,他說,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的頑皮,再就是那所學校嚴格的校規。

一般人以為,孩子頑皮尤其是男孩子,那往往是和打架聯係在一起的。事實上,謝霆鋒不是那種類型的孩子,他的頑皮,其實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做小動作或者是某些自以為是的舉動,總之就是不溫順不聽話,常常會違逆老師的意誌。因此,他在學校常常受到老師的處罰,比如罰站一類。

但凡謝賢或者狄波拉去見老師,得到的評語往往一樣:“謝霆鋒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可惜就是太頑皮了。”

在這一年中,令謝霆鋒自豪的並不是他在學業上取得了怎樣的成績,而是他小小年紀,已經顯露了音樂方麵的潛質,並且為人所發現。學校的音樂隊,將他吸收進去,成為年齡最小的一名隊員。

在此期間,謝霆鋒做過一件可算“驚天動地”的事。

謝霆鋒說,他小的時候,並不完全清楚自己父母的明星身份對自己的影響,實際上,這種影響始終都是存在的,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他不會像其它孩子一樣,由保姆接送,而是由家裏的司機黃伯專職接送,每天一到放學時間,黃伯便將麵包車開到學校門口等著他。

那天,可能因為路上堵車,而學校放學又比平常略早了點,他走出校門時,沒有看到黃伯的車。他便一個人走向大街。

此事自然被立即報告給了他的父母,一家上下,好幾口人,全都急得快瘋了,誰都不知道他怎麼就不見了。其實他是想做一件令父母驚訝的大事,讓他們知道,不需要有人來接,他也可以像別的孩子一樣,獨自回家。

這次私自行動的後果非常嚴重,且不說他的父母以及家人找不到他時的那種驚懼,就是他自己,也很快預感到情況不妙。幾個小時之後,他意識到,應該回家了。可是,他發現自己迷路了,既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找不到回學校的路,他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回到家,氣得幾乎發瘋的媽媽自然將他痛打一頓,而且將他趕到家門口,罰站兩個小時。

然而,當謝霆鋒回憶起這件事情時說:“我沒有後悔做這件事,反而覺得很開心,因為自己六、七歲就可以一個人過馬路和逛街,那份刺激感,真的非筆墨所能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