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長在一個孩子的眼裏,那可是個了不得的大官,站在校長室的謝霆鋒,心裏怕得要死,卻又不知所措。另一方麵,他又異常倔強,在他的意識裏,那個男生是該打的,因為他欺負了自己的妹妹,自己為保護妹妹而出動拳頭,何錯之有?校長訓斥他,他隻是強忍著一言不發,校長要求他承認錯誤,向人家道歉,並且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他則堅決不肯答應。在他看來,如果答應了,那就等於認錯,他沒有錯,為什麼要認?
四年級,謝霆鋒進了一所英式私立學校St。George's School。
St。George's School是溫哥華一所著名的私立男校,實行的是老式英式教育,以培養老派的英式紳士風度而聞名,所有的學生,均受到較為嚴格的管理約束,學生每天上學,必須打領帶、穿校服,衣著整齊,不能容忍任何的奇裝異服,也不允許任何違返校規的行為。當然,這種嚴格,也就是相對加拿大其它學校而言,與傳統的中國式教育管理的嚴格度相比,還是有相當差距的。
狄波拉對兒子說,她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紳士。從此開始,以前在公立學校的寬鬆自由失去了,讓謝霆鋒有一種又回到了喇沙書院的感覺。尤其在學業方麵,比在喇沙書院的壓力更大。謝霆鋒自己回憶說,當時他最大的難題在於英語。在公立學校,老師雖然用英語授課,但使用的是日常英語。謝霆鋒從小便受到日常英語的熏陶,這方麵並不存在困難。但在這所私立學校,他們使用的是老派教育管理模式,教學所用的英語,是嚴格的傳統英語體係,在這一體係中,日常英語所用的那些口語化或者被美國以及加拿大人發展的新型句式以及發音習慣,都是不允許的。如此一來,語言上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謝霆鋒自信,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在這所學校讀書,他在英語方麵不會存在問題。實際上,他進校時,小學階段已經過去了一半,人家早已打下的基礎,他是一點都沒有,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那種老式英語,他常常弄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此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對學習的興趣。加上學校所設的科目,與他以前所學的完全不同,有些科目他以前從未接觸過,因此落下了不少的課程,補起來相當困難。由於這種種原因,他原本中等的成績,在這所學校裏卻成了一個差生。如此一來,他的自尊心大受打擊,加上巨大的功課量,使得他失去了許多玩耍的時間,他開始有些厭惡這所學校了。
此時,狄波拉已經幫丈夫和兒女辦好了移民手續,謝賢暫時告別了香港,住在加拿大坐移民監。狄波拉也放棄了在香港的演藝事業,陪在丈夫身邊,狄波拉說,別看她外表風風火火,性格非常極端,實際上,她骨子裏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因為從小家庭不幸,她最向往的,就是一個幸福和美滿的家庭。為了相夫教子,她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而無怨無悔。此次回加拿大,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謝賢顯然不是她期望的那種理想夫君。
後來,他們離婚時,談到彼此的矛盾,自然是一言以蔽之,性格不合。更深層的原因,他們卻未曾談到。
最初,狄波拉顯然還是想維持這段婚姻的,為了減少彼此間的矛盾,她重新回到了香港,與加拿大那個家拉開了距離。而謝賢在加拿大的事業發展也並不順利,因此在一兩年之後,也漸漸將事業重點轉移到了香港。
父母相繼重返香港,謝霆鋒的生活,再一次有了更多的自由。
在英文學校,他和同學的關係也開始融洽,身體狀況也逐漸好轉。雖然對於這所學校仍然愛不起來,可是和同學間的友誼,卻讓他開始有了改變。
學校允許六年級學生住校寄宿,謝霆鋒很向往那種無拘無束不受限製的寄宿生活,所以向母親提出來。狄波拉考慮到自己主要在香港發展,謝賢平常也不太管孩子的生活,讓他住進學校開始獨立生活,可能比留在家裏更好,便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