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識別成千上萬種動物,需要給予其適當的名稱,並在動物王國的“家譜“中按適當的順序排名。人類在很早以前就能識別物類,給以名稱。漢初的《爾雅》把動物分為蟲、魚、鳥、獸4類:蟲包括大部分無脊椎動物;魚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低級脊椎動物及鯨和蝦、蟹、貝類等;鳥是鳥類;獸是哺乳動物。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動物分類。
動物種類的描述離不開兩位具有開創性工作的智者。一位是出生於公元前384年的亞裏士多德,他可是世界公認的大哲學家柏拉圖的高徒,享有“動物學之父”的美譽,經他描述的動物種類近500種(注:亞裏士多德采取性狀對比的方法區分物類,如把熱血動物歸為一類,以與冷血動物相區別)。從那之後,動物家族的收集和分類工作處於停頓甚至倒退狀態,直到1707年瑞典一位叫林奈的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他不但給每一個動物家族一個光鮮的名字,還親自描述了近千種類的動物家族(注:林奈為分類學解決了兩個關鍵問題:第一是建立了雙名製,每一物種都給以一個學名,由兩個拉丁化名詞所組成,第一個代表屬名,第二個代表種名。第二是確立了階元係統,把自然界分為植物、動物和礦物三界,在動植物界下,又設有綱、目、屬、種四個級別,從而確立了分類的階元係統),就連震驚世界的達爾文的那篇自然選擇的論文也是在林奈創立的學會裏宣讀的,從而成就了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生物學家。到目前為止動物家族的種類早已超過100多萬種,其中有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動物,但我們時刻不要忘記為動物家族種類做出巨大貢獻的“雙響炮”。
動物分類係統是階元係統,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種、屬、科、目、綱、門、界。種(物種)是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如大熊貓,屬於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大熊貓科、大熊貓屬、大熊貓;如豬,屬於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豬科、豬屬、豬種。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動物的種類有漲有落,人類對動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人口爆炸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些成員被無情的歲月壓垮了,選擇離地球遠去了;一些成員還在努力抗爭,為它們的子孫後代多擴展一點領地;有的動物感覺到雖然自己努力了,但結果卻不甚明朗,它們或接近滅絕或正麵臨絕境。殊不知,人類和動物家族都是整個地球這個大食物鏈中的一環,少了哪一環都要失去平衡。雖然我們自認為是現在這個地球的統治者,但本質上人隻是一種高級動物,動物絕滅了,人類也不會久遠。我們一定要謹記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我們不要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複了我們。因此,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是我們現在人類與動物的主旋律。
動物家族自從誕生之日起,在自然界中就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們被熟知的程度與人們對它了解與宣傳的深入程度有關。根據生活的環境可將動物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動物保護國際公認標準,動物被分為農場動物、實驗動物、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和野生動物6類;根據與自然環境和人類的關係可以將動物分為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