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老宅奇遇(一)(1 / 2)

洛陽的春是迷人的,風是醉人的。空氣裏滿滿的都是牡丹花香,與畫舫裏傳出來的絲竹聲纏繞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流光溢彩,紙醉金迷的畫卷。

正直陽春三月,日頭卻比往年都火辣得多。

在這日曬三杆之時,別人家的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都在屋裏午睡正酣的時候,貓兒巷玉家的大姑娘玉如意卻蹲在自家院子裏揮著小鋤頭不知道在刨什麼……

“唉……”玉如意歎了一口氣,看了看周圍,原本平平整整的小院,此刻變得坑坑窪窪,倒像是農家正在開墾的田地。

玉如意拿起手邊的一個青銅小香爐仔細看了看,上麵布滿了青綠色的銅鏽。還未靠近,銅鏽和著泥土的味道撲麵而來。

她揚起右手的小毛刷輕輕刷了刷香爐上的土,隨著塵土的拭去,銅器上麵的花紋漸漸顯露出來,祥雲徐徐,異獸威猛。隻是……那右下角的獸耳上,卻似乎與其他部分的銅鏽年份不一樣……

可惡……又有瑕疵!玉如意有些沮喪的將那青銅小香爐朝旁邊一擱,輕輕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盜墓張的動作可真是夠慢的!”這做舊的老泥都訂了半個月了還沒來,這不是耽誤她的“收成”麼?還有……朽木板子好像也不夠了,看來得提前訂,現在做贗的是越來越多了,這行當,越來越不好賺了。

玉家院子裏埋滿墓裏的老泥,這墓裏的東西,若是換了別人一定都會覺著晦氣。但玉如意卻不這樣想,這些可是寶貝呢,這沙泥石土都是有年齡的。

尤其是青銅一類的東西過手掌眼,一定先要摸摸泥巴,再看底器。更有不忌諱不怕髒的伸舌頭舔舔,便能辨別出大概的年份來,用當代的泥巴,那做出來的“舊物”隻能叫“貌似”,卻不能“神似”了。

這古玩行裏有句老話:“要想富,先挖墓。”,不單單是指古墓裏麵的古董珠寶,還指那裏麵的老泥,老棺材板子。畢竟有錢人的墓少,金銀珠寶陪葬的更是鳳毛麟角,但這老墳裏麵的泥卻不少,隻要看準了碑上刻的字斷好了年份,趁沒人時候動手,還真應了那句“一挖一麻袋”。

所以啊,別人種瓜種豆,她玉如意卻是在種“古董”!

別看這東西仿得極真,但卻不容易得成,先是鑄器,然後再水煮,或油烹,還得抹上玉家特製的藥液,最後還得擱在這地裏埋上,依時節或烤火,或澆水,曆經寒暑才能有所“收成”。而且還要牢記每次不同器具埋下的時間位置,因為埋下後就不能隨便挖起,一但到了“收成”的日子,見了光,沒“長成”的便不值錢了。

就像今天的這一批東西,能賣上價的也就那個青銅小鼎了。

玉如意一邊看著剛收成的“古董”,一邊盤算著這些個東西能換多少錢,七夕節後小妹就要出嫁了,現在這嫁妝還沒置辦好……而且二弟馬上要趕考了,這趕考,路費、住宿、吃飯哪一項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