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一個有創作潛力的青年作家(1 / 2)

(序)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萊州籍作家趙惠民(筆名璦瑛),是一位很有創作潛力的青年作家。惠民也是一位掙紮著奮鬥、自強不息的殘疾人。趙惠民天資聰穎,但年幼時身患重疾,致使下肢遭受嚴重戕害。他的家原在萊州市夏邱鎮柳溝村,那裏多嶺壑,山崗薄地,十年有九年欠收,種田還要到遠隔三四華裏的坡地去。這對趙惠民來說實為一件難事。他就是在這種艱難的生活環境中寫作的。

人生境界的準確定位,確立了趙惠民高尚的社會責任。沒有雜念的純淨心態的愛最為透徹。趙惠民,用他對生活的赤忱熱愛和真心實意,用他曾十多年掌握鋤、鐮、鍁、钁、生滿硬繭的手,透過泥土的芳香,孕育出了鄉韻的詩情畫意。從八十年代末就實現了從初學寫作的新手到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從田園小景到藝術宮殿、從草帽村夫到知名鄉土作家的成功跨越新近看到即將出版的《竹影清風》散文集的清樣,十分驚喜。這是趙惠民繼2007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璦瑛散文詩選》之後,時隔一年多又推出的一本純文學力作(將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粗略的統計一下,《竹影清風》共收入各種風格、題材散文共60餘篇。本書中收錄的文章多數為自傳體散文,回顧了一個農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壇以來的三次文學創作高潮,家庭環境的艱辛和堅持文學創作的決心並決心為之奮鬥終生的決心也有抒情雜評和調侃性幽默小品;還有人物傳記、土特產品介紹等。這本書的出版,證明了從事20多年文學創作期間,並從事文秘工作和寫新聞稿件數百篇的惠民先生有較堅實的文學創作基礎和較豐厚的地方誌史、人物的曆史知識。

我認為本書有以下幾個鮮明的亮點:一、濃鬱的鄉土情結。作者以記實的風格寫出的《奶奶的品格》一文,用小說的筆法、簡潔的語言,廖廖幾筆就勾劃出奶奶的形象:“她高高的個子,寬寬的骨脈,慈祥的臉龐。雖也沿襲了舊社會中國農村婦女的傳統纏足習慣,但仍不失她那特有的民族氣節和風骨。”而且為下文的虎口救人也留了伏筆——當抗日戰爭時期,偽匪兵抓獲我共產黨地下工作人員崔瘸子,並將他捆綁在村南河邊的大柳樹上,麵對全村七百多口子鄉親嚴刑逼供的關鍵時刻,奶奶出現了——隻見她巔著小步,飛也似地跑到崔瘸子跟前,兩手上前揪住崔瘸子那烏蓬蓬的亂發,然後又怒氣衝衝地揮起手掌“啪啪”地在他臉上摑了兩耳光,痛罵道:“你這個沒良心的瘸兒子,你瘋出去五天五夜不知道回家,害得老娘我好找哇!”最終用認兒子的“苦肉計”救出了共產黨人。這種隻有在電影或電視劇中才會有的戲劇性場麵,出現在惠民的紀實散文中,我相信這絕不是虛構的。我之所以重點引用這兩段文學,隻是想說明惠民不但具有寫散文詩、散文的功力,而且具有寫中、長篇和寫大劇本的功力。這也是年方四十多歲,正處創作旺盛期的惠民今後努力的主要方麵。二、散文集的第二個特點是親切的語感和活潑的方言。惠民搞文學創作不是科班出身,是土生土長的一個農民作家。

他熱愛他的家鄉柳溝村,他熟悉生他養他的莊稼地。他懂得他家庭成員和眾鄉親的心理情感,他的童年是秋高氣爽的夜晚數著天上的星星,望著離家鄉不遠的激情澎湃的大海度過的。因此,他的散文沒有學院派出身的作家的“洋腔洋調”,而給人一種廣大農民讀者的親切的語感和活潑的方言。例如:《歡樂的童年》中提到的與玩伴不是下象棋,而是玩“下五局”或“跑斜角”,《雪槐花的故事》中自述我是1963年正月出生的一個男焰《想起那碗臘八粥》中寫到“熬臘八粥也有學問,須用慢火、明火慢慢熬”;《心靈裏的人與樹》寫到:“其實,人與樹一樣,天然的優勢,有時不如劣境中陶冶出來的有一種頑強的奮鬥精神”等。讀來都令讀者感到親切,如親臨其境,增加地方飲食文化和引起含有哲理的深沉的思考。在《脆生生的麻渠大糖》一文中提到“逮是方言,指吃的意思。”使讀者想起著名的相聲《山東二簧》。讀完本書的全部散文,使我想起趙樹理、馬烽等老一輩所謂“山藥蛋”派的“鄉土文學”,也使我想起了電視連續劇《劉老根》、《鄉村愛情》的濃濃的鄉土情結。但不知為什麼,惠民於1992年春節期間,在離家出走的平度市租住的兩間低矮既窄又冷的小南廂房內臥薪嚐膽,發奮圖強隻用了三整天的時間就寫出四萬多字上下集電視文學劇本《土地情》在省級刊物《齊魯藝譚》發表之後,沒有再沿著這條大有希望的創作道路繼續闖下去。我想,生活環境的窘迫,沒有寬鬆的創作環境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吧。

惠民從1984年11月18日在《大眾日報》發表了第一篇散文詩《高高的領獎台》(外一章),繼而全麵開花。先後在《聯合日報》、《齊魯晚報》、《天津日報》、《中國土地》、《北京文學》、《青海湖》《星星文學》、《中國工商報》、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文獻出版社、新華出版社等數十家報刊發表小小說、散文、電影、電視劇本、電視小品、歌詞五百餘篇(首),直至1989年12月被山東省作家協會收為會員是他文學創作道路上的第一個高峰;九十年代初,惠民精心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還鄉》和他精心創作的電視文學劇本《土地情》(上下集,計四萬餘字)發表引起較大的反響,是他的第二個高峰,從去年《璦瑛散文詩選》出版到今年散文集《竹影清風》即將出版應是他文學創作的第三個高峰。《璦瑛散文詩選》問世之後,在全國範圍內引起較大的反響,先後有著名詩評家、作家為他寫評論;其中有嚴炎的《拾取撒落在生活的散金碎玉》(序)、王超(山東)的《冰心一樣的童心》(見《作家報》),佟子珍(黑龍江)的《大愛無邊,大愛永恒》(見《校園生活》雜誌),江改銀(安徽)的《時代的小畫卷,靈魂的大寫真》(見安徽《雷池文化報》)。上述四篇論文從不同的側麵給惠民的散文詩創作給予肯定。《璦瑛散文詩選》出版後,有三章散文詩《正月》、《寫給郵筒》、《鄉野童趣》被全國文摘報刊權威之一的《今日文摘》2008年第二期刊選。這次散文集《竹影清風》的出版也必將引起全國文學界較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