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魂攝嵩嶽 氣吐大荒——訪著名國畫家鄭玉昆(2 / 2)

勇於和昨天的藝術與昨天的自我告別的鄭玉昆當即改弦更張,不僅從水彩畫轉攻中國畫,而且毫不猶豫地回到他生命之源的享有中嶽之譽的嵩山故裏。這是一個有追求的藝術家的膽略與胸襟,也是一個敢為人先的藝術家的倔強與氣質!

嵩山的兒子回到嵩山,那麼嵩山魂與嵩山魄以及嵩山情便成為鄭玉昆孜孜以求所表現的豐富而艱難的主題。為了觀察嵩山的風骨,潛悟嵩山的韻致,領略嵩山的陽剛,三十個冬去春來,數不清有多少寒天烈日,他肩背畫夾,身攜幹糧,攀峰越穀,用畫筆真實地記錄下嵩山的群峰萬仞、陡壁懸崖和一草一木。他常常站立在山巒之巔,俯視莽莽蒼蒼的山脈,遠眺巨龍似的黃河,博大雄奇的嵩山盡收眼底,感受著大自然脈搏的律動,時時頓覺大千氣象廓闊胸臆,一種“天人合一”的創作境界不斷升華。

藝術的生命在於個性。鄭玉昆為了使自己以表現嵩山的山水為主的畫作具有獨特的意境,他赴天山,登黃山,攀華山,至峨嵋,觀普陀,遊武當,足跡幾乎踏遍祖國的名山大川,從而在觀察比較中尋找出嵩山不同的內在特征。他那表現嵩山的山水畫,既有橫空出世、氣衝霄漢之勢,又精道地通過表現中國道教三大聖地之一“中嶽廟”和擁有3000年古柏的嵩陽書院以及名震中外的少林寺等為特征而彌漫著一種濃鬱的佛、道文化之氤氳,於磅礴中出靈秀,於樸拙中蘊神秘,因而令人感到別有洞天,耳目一新。

鄭玉昆畫嵩山,決不是嵩山的臨摩和複印,而是意會所到,魂在其中,充溢著畫家的獨具匠心。鄭玉昆在作畫時,揮筆凝眸,聚意在胸,然後丹田頓開,縱情揮灑,那墨色濃烈,筆鋒之豪放,氣勢之粗獷,內涵之深邃,令人擊節,給人以強烈的力量感和蒼拙古樸的質量感,並且使人讀到,藝術即人生之主張,畫品是人品的寫照。

盡管在當今中國畫的藝苑中碩果累累,畫作等身,但他認為自己依然是起步不久,要達到所企盼的目標路途尚遙遠,需要加強多方位的修養,不斷補充自己,依靠永不懈怠的努力,衝刺,再衝刺!

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