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1 / 3)

外國丈母娘也許一開始也很客氣,但是外國女婿不像中國的那麼會做人,他們個性坦率,毫不虛偽,一看不順眼即刻指出,丈母娘聽多了當然不舒服。什麼?老娘的事何時輪到你來管,由此誤會加深。

重男輕女一向是致命傷,我們多了一個女婿,是多一個兒子。家庭中女兒已經那麼多了,還來一個媳婦,這個婆娘又來把自己的兒子搶走,就要和她勢不兩立了。我們憎恨家婆,也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

少女的珍珠耳環

患病這件事,和婚姻很相似,娶到一個洋人妻子,當然讚美西方人。嫁了一個體貼的黃皮膚老公,外國老婆也認為東方人不錯。夫婦吵架是難免的,為了維持一段關係,所要忍受的痛苦,有時比患癌症還要厲害。

多年前,完成了一件心願,那是跑到荷蘭的海牙博物館去看揚·弗美爾的《少女的珍珠耳環》真跡。

天真的表情,純樸的衣著之畫中人,竟然戴著那麼大的一顆珍珠。珍珠外形幾乎模糊,看到的隻是一點反光,寥寥幾筆已表現無遺,實在是一幅不朽巨作。

當今有個叫皮特·韋伯的導演以這幅畫為靈感拍成電影。演畫家的是英國當紅的科林·費斯,畫中少女由斯嘉麗·約翰遜扮演。

弗美爾一生的記載並不多,他的作品在16世紀時沒人注意,直到兩百年前才被法國人重新發現,所有印象派畫家都驚為天人。

這個少女是誰?有人說是他的大女兒,但根據年份推算,大女兒隻有11歲,不可能是她。導演和編劇創造了一個叫葛麗葉的人物當畫家的模特兒,與他有一段水深火熱的愛情。

“這故事是講藝術和金錢的鬥爭,權力和性的抗衡。”導演半開玩笑地說,“其實,我對描寫性的方麵最有興趣。”

和當年的其他畫家不一樣,弗美爾並不靠畫宮廷作品賺錢,他喜歡故鄉代爾夫特的情景和小人物。從他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同一間掛著地圖的小房子,大概就是自己的家,他是一個生活極為平淡的人,43歲就去世。

弗美爾和老婆一共生了11個兒女,更表示他沒有其他娛樂,電影故事隻能無中生有。

至於那顆巨大的珍珠耳環是誰的?畫家的丈母娘相當富有,也許是她擁有。這對耳環還在“寫信的少女”、“演奏”、“少女的肖像”、“主婦和女仆”等畫出現過。皇帝、貴族等名畫,我們隻記得畫家,不知畫中人是誰。有時我們隻知道微笑的是蒙娜麗莎和裸露的是瑪雅,但很少有這麼一幅畫,讓一顆珍珠深留腦海。

整容的故事

愛一個人,當然可以要生要死,這才叫愛。連這一句話也做不到,已失去擁有愛情的資格。

一個中年女人決定去整容。手術完畢,她付了醫生六萬塊,心有點不甘。所以回家路上她買了一份報紙,問報販說:“你猜猜看我有多少歲?”

“30出頭吧。”報販說。

“我47了。”那女人高興得要死。

覺得有點餓,吃什麼呢?舉頭一看,有間麥當勞,就去排隊買魚柳包。

“你猜猜看我有多少歲?”她又忍不住問收銀的女子。

“不到30吧?”她回答。

“我47了。”那女人開心得差點虛脫,放下了一張一百塊,但收銀的女子說麥當勞是不收小費的。

經過花檔,沒有人送,自己買一束獎賞。

“再確定一下也好。”想完問賣花的太太:“你猜猜看我有多少歲?”

“30,”她回答,“不多不少。”

那女人滿意,走出商場。在等的士的時候,她發現身邊站著一位老紳士,衣著光鮮,給人一種穩重的好感,認為一定是世麵見得多、非常有經驗的人,問問他也好。

“我已經八十幾歲,眼睛不行了。”老紳士說,“不過當我年輕時,我有一種方法,絕對猜得出女人正確的歲數。”

“真的?”女人問:“你說出來聽聽。”

老紳士說:“不過說出來你別生氣,我也沒有意思冒犯你。女人的胸部經過我一摸,即刻知道她們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