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 寫給老百姓的經濟學書——《茅於軾談經濟》(1 / 1)

李慧平

假工作之便,得以先睹為快《茅於軾談經濟》。為他平實的文筆所打動,一讀而不可收,欲罷不能,直到一口氣讀完。解開好多心中疑問的同時,盡情領略了經濟學大家風範。

將經濟學作為一個分析工具,不僅分析經濟現象,而且包括政治、國際關係、人類學、生態學、曆史等各個方麵,從理論的高度來解答百姓疑惑,同時,無例不開講,用了大量生動事例,娓娓道來,明白曉暢,引人入勝,讓你豁然開朗。

他講,“我們現在有好多事沒想通”。於是,他仿佛是一位慈祥長者,信手拈來許多身邊實例,徐徐道來其中深奧道理,一一答疑解惑。

比如在《教育行業的資源配置》一文中,講到人人關心的物價上漲,他說,“早先我理個發是四毛錢,現在是十塊錢,漲了25倍;糧食呢,大概漲了五六倍;肉大概漲了七八倍;雞蛋漲了兩倍;電價漲了3倍。拿北京來講,居民用電從前是一毛六,現在是四毛八,正好是3倍。所以我們最主要的生活用品,糧食也好,肉也好,電也好,石油也好,漲得不太高,漲了七倍八倍。我們工資漲了多少?大概15倍。改革以來,包括通貨膨脹,工資漲了15倍。早先一個公務員70塊錢,現在1000多塊錢了。”從而說明,當前價格也沒有高到誰都消費不起的地步。市場經濟中價格調節還是很合理的。“市場經濟一部分人受窮,而計劃經濟是整個社會受窮。我們選擇哪一個,當然是大部分人不受窮,而少部分人受窮。”

在《從曆史尋求經濟快速增長之謎的答案》一文中,講財富增加的原因,提到“中國人搞欺騙的貪汙的多,並不是中國人天生比外國人壞,而是發達國家做壞事的成本更高,幹一點壞事非常容易被揭露”。所以外國人敢於欺騙貪汙的人少。外國人沒有人有特權,然後舉了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婚外戀一事。“盡管這事對老百姓並無多大傷害,但為此克林頓仍差點下了台。”從而提倡中國應進一步健全法製,隻有在一個法製化的高度自由的社會,才會有財富的增加。

在《怎樣規劃自己的未來:和已經上崗的富平學員討論人生》一文中,他真情畢露地說道,“我好像是她們遠在千裏之外的父親或爺爺,能夠感受到對子女在外的牽掛”,從而告訴她們,“要堅持,有信心,能夠調整自己,適應環境,超越困難”。

全書行文當中,不僅用了大量事例,還用了許多俗語,如說到交易達成,一定是雙贏的結果。“一文不值口頭嚷,回家卻誇撿便宜”“莫聽買主怨價高,笑顏回家卻自誇”。讀來輕鬆愉快,忍俊不禁。

唯一遺憾的是,太過口語化了,有的地方就不太嚴謹。如“差不多90%多都到過農村”,“你看我們近200來年發明了這麼多東西”這種表述前後有矛盾之處。可改為“差不多90%都到過農村”,“你看我們近200年發明了這麼多東西”。但整體來看,瑕不掩瑜,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濟學普及讀物,是寫給我們老百姓的經濟學書。讀後,不僅可以明白許多事情,還可以學到不少經濟學知識,絕對是開卷有益。

(原載《山西經濟日報》,2008年7月26日。

作者單位是山西出版集團)